•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八颂》讲记第七颂

太桥旦曾堪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七颂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如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这一颂的大意是说:我们自身的利益、快乐、福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发愿奉献给慈母一般的众生。所谓“直接”,是指直接帮助众生,例如把衣服、食品送给别人,把生活用品送给别人,捐助贫困儿童上学,帮助别人排忧解难,乃至开车时让一让路,或者一句问候、一个笑容,甚至一个好梦,只要能让众生感到快乐,全都愿意无偿奉献。所谓“间接”,是指众生直接感受不到的利益。比如母亲生病了,我们替她去寺庙烧香、祈祷,或者去菜市场买生放生,这些都属于间接利益,母亲虽然暂时感受不到,但一定能得到好处。

此颂中的“利乐”二字,在藏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利”是指暂时的安乐,“乐”是指究竟的解脱。

“利”涵盖了安乐富贵、眷属美满、健康长寿等世间利益,也包括下一世能投生为贵人,或投生于天道等来生利益。这些暂时的安乐都愿意奉献给如慈母一般的有情众生。

“乐”是指究竟的解脱。我们所做的功课,诸如四加行、朝圣、供养僧众等等,凡是为解脱成佛所做的一切功德,全都愿意奉献给如母有情。解脱包括两种,一种是自我解脱,即证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另一种是大解脱,即获得菩萨果位和圆满佛果,其中包括了五道十地——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以及初地到十地的所有福慧资粮,愿意将这些出世功德全都献给如母有情。这是“利乐敬献诸慈母”的完整含义。

大家要注意,这里说的是“诸慈母”,而不是“慈母”。把利乐奉献给今生的慈母,很多不修习《修心八颂》的普通人也能做到。而“诸慈母”是指无数的慈母,也就是指身处轮回的无量众生。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从这一世才开始的,无始以来我们就流转六道,曾经做牛、做马、做人,任何一道的各类生命我们都曾经做过,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每一位有情都不止一次地做过我们的母亲,有些甚至无数次做过我们的母亲,所以叫“诸慈母”。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意思是说,如果用泥土做成枣核大小的泥丸,把整个地球的土壤都用完了,泥丸的数量也远远不如我们的前世母亲多。

具体来说,“利乐敬献诸慈母”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在过去世,每一位众生做我们的母亲时,都曾经把利乐给予我们。哪一位母亲没有为子女付出过无数心血?哪一位母亲不是对子女恩重如山?所以,我们反过来把利乐奉献给过去世的母亲,这是理所当然的,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第二,在现在的修行路上,如果没有“诸慈母”,我们就无法积累福慧资粮,无法消除业障,更无法从无明我执中觉醒。一切如母有情都是我们修行的助缘,犹如土地对于农民一样,有了土地,农民才能耕种和收获;有了众生,我们才能修行和成佛。所以我们要直接、间接地把“利乐敬献诸慈母”。

第三,无论哪一位如母有情,不管她现在身处六道中的哪一道,在未来某一天一定会成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每一位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陀,所以我们与他们结下善缘,直接或间接地把利乐奉献给他们,就等于供养了无数的佛陀,积累了不可思议的福德资粮。

那么,仅仅把利乐奉献给“诸慈母”就足够了吗?还不够,我们还要做到后两句——“如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虽然如母有情既想得到暂时的安乐,又想获得究竟的解脱,但关键问题是他们目前正在各种苦厄中挣扎,所以我们首先要解脱他们的痛苦,并祛除他们的苦因。这些如母有情都造过很多恶业,有根深蒂固的无明和烦恼,内心充满了邪念和邪见,我们要把他们的苦果和苦因全都默默地承受下来。

大家要特别注意“默默”两个字,这两个字有很深的含义。只有默默去承受,才说明我们对如母有情的感情是真实的,才表明我们是真心想让一切有情远离苦厄、解脱轮回。

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子女犯了错,很多母亲愿意替子女去承担,甚至会瞒着子女默默代受,这就是世间的母爱,这就是世间的“默默承受”。还有些母亲千辛万苦地把孩子拉扯大,由于劳累过度,结果自己得了癌症,却不愿告诉孩子,怕孩子着急,这也属于默默承受,这才是真爱。修菩提心的人对待众生也应如此,在为他人承受痛苦与危难时,要默不作声,不宣传自己,更不能四处做广告,这才是真正的菩萨精神,也是菩萨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默默地为众生承受苦厄,才能积累极大的功德。真正的菩萨,做的功德越多就越会保密;越保密,越能保证这些功德转为成佛的资粮。就像一个储存中药的药罐,中药既容易受潮又容易挥发,如果总是打开盖子,药效很快就会散失。同样,如果将自己的功德四处宣扬,功德也很容易散失。所以菩萨绝不会宣传自己的功德。现在的修行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很多人做了一点点善事,就会在网络上、微信上大肆宣传,这会使功德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

能够默默为众生受苦的人才是真正的菩萨。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图任何回报,也不希望任何人知道。他们在默默代受痛苦时,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在减少,痛苦的众生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慈悲与温暖。菩萨对所有众生是如此的珍爱,就像母亲对孩子一般,这才是获得佛果的保障。

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一颂的实质还是“自他交换”。“自他交换”是极为殊胜的菩提心窍诀,要反反复复地持续修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习惯于把一切利乐都敬献给如母众生,并替一切有情默默承担各种苦厄,这样才能逐步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

以我们目前的水平,把利乐献给这一世的母亲可能都有些为难,替这一世的母亲承受苦厄都会感觉吃力,更何况是一切如母有情呢?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气馁,要通过“自他交换”的窍诀,循序渐进,勇猛精进,将来一定能够做到。因为过去的无数诸佛都是这样成功的;现在的无数菩萨也正在依此勤修;未来无量众生也将遵循同样的道路获得成就。所以,如果我们也想解脱成佛,这是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6
文章点评
2020-12-26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四)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七)重威仪根本颂里的“重威仪”三字,意思是指死亡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威严的仪表,最好能采用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如果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做不到.. <详情>
2020-12-18
你了解禅修吗?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禅修的藏文是“桑邓”,意思是保持心的稳定,或者说保持心的觉知状态。虽然禅修有很多层次,不过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觉知。真正的禅修懂得禅修的.. <详情>
2020-12-16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六、人生的头等大事轮回是没有起点的,因此,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已经死亡、出生过无数次了,但是由于无明,我们都已全然忘却。不用说前世的死亡.. <详情>
2020-12-12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四)第四力——破斥力什么是破斥力?就是要破斥自私之心,破斥贪执自我之心。简练地说:破除我执,就是破斥力。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轮回中.. <详情>
2020-10-29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四)正确对待亡者由于对死亡的无知,导致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处理亡者尸体的方式非常糟糕。大多数亡者刚刚咽气,就会被.. <详情>
2020-10-22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正确认识死亡第四要的后两句指明了大乘行者在临终之际的修持方法。《入行论》中说:“昼夜不暂留,此生续衰.. <详情>
2020-09-25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3.串习力的关键​​串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就像运动员一样,如果没经历汗流浃背、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训练.. <详情>
2020-09-21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第四要 归结终生之修持​第四要根本颂​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总摄窍诀要,应..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