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八颂》讲记第五颂

太桥旦曾堪布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第五颂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这一颂是《修心八颂》中最殊胜、最具窍决性的一颂,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颂。

1、释义——世间法和出世法的不同要求

“非理诽谤”的反面是“合理批评”。“合理批评”是指:我们本来就没有某个优点,对方也批评我们缺乏这个优点;我们确实有某些缺点,对方给我们如实地指了出来。无论对方的动机是嫉妒还是关爱,他们所说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作为世间君子,合理批评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亏损失败自取受”的。作为大乘修行人,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而“非理诽谤”的意思是说:我们明明具备的优点,对方却予以否认;我们明明没有的缺点,对方却横加指责。对于世间君子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这也必须要接受,这样才能体现出大乘修行人比世间君子更伟大、更有胸怀,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

具体来说,“非理诽谤”就是指对方出于嫉妒心而否定我们本有的优点,指出我们并不存在的缺点,导致我们“亏损失败”——或被众人误解,或被大家否定人品,导致我们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工作、赚不到利润,令我们感到难以忍受的委屈。

“非理诽谤”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之事,比如说,我们对父母非常孝顺,别人却讥讽我们是不孝儿女;我们开了一个合法的公司,别人却说我们非法经营;我们凭良心推销商品,却被他人说成是骗子;我们开的餐厅生意兴隆,却被竞争对手横加污蔑,说采用了过期的原料,因此惹来很多麻烦,以至于生意越来越亏本,甚至被迫倒闭;我们本来美满的婚姻被第三者插足,第三者在背后说了自己很多恶言恶语,导致夫妻之间感情破裂。这些都属于“非理诽谤”。


按照世间为人处世的原则,这类“非理诽谤”是绝不能容忍的,更不可能把“利益胜利奉献他”。然而,大乘佛法是出世法,完全超越了世间标准,要求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要“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这才是大乘菩萨的真精神。如果我们听到这些要求,深受感动、法喜充满,甚至出现汗毛竖起、眼泪流下的现象,说明我们具备了大乘根器;如果我们听到之后,心里想:“好过分啊,怎么可能做到这样?”觉得难以接受,说明我们的根器还不够成熟,过去世没有修习过《修心八颂》这类大乘教言。

当今的学佛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佛很多年了,佛法知识也很丰富,可是一旦被别人指出某个缺点,立刻就会拉下脸。哪怕别人指得很对,属于合理批评,也还是不愿接受。甚至有时上师和善知识指出弟子的缺点,弟子也不愿接受。这种现象很普遍。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名义上是一个大乘弟子,实际上却连一个世间君子都不是。是不是这样?世间君子的素质很高,当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会坦然接受并努力改正;当别人虚假夸张地称赞他本来不具备的优点时,他也不会得意忘形。身为大乘弟子,有时真应该跟世间君子对比一下:“世间君子能做到的,为什么自己做不到?”这是值得深思和忏悔的问题。如果连合理批评都难以接受,怎么可能接受非理诽谤呢?

这一颂是《修心八颂》最难做到的一颂,难在两点:第一,对方的动机并非善意,而是嫉妒,为了达到其险恶的目的,故意来伤害我们。第二,对方的指责不是合理批评,而是非理诽谤。所以,做到这一颂确实相当困难。

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发愿要成为大乘弟子、要修持菩提心,那么,做不到也必须要做到!否则,我们的修行就徒有虚名,仅仅是空有一个大乘佛教的旗号而已,仅仅是戴着大乘佛教的面具而已。就像我们有一个高雅时尚、价格昂贵的首饰盒,里面却装满劣质的塑料珠。所以,尽管很困难,但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训练自己,积少成多,由生变熟,最后融入骨髓,发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这才是学习《修行八颂》的意义所在。

2、理由


那么,这一看似有悖常情的教言,道理究竟何在?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因果决定人生的际遇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各种际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由因果规律所决定的。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总是遭遇逆境,再怎么努力也总是“亏损失败”;有些人仿佛含着金钥匙出生,生来就备受宠爱,在父母亲友的呵护下一帆风顺长大成人,总是能获得“利益胜利”;还有些人虽然在少年时期历尽艰辛,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半生得到了“利益胜利”;还有些人儿时家境殷实,没有“亏损失败”,但随着父母的离去,自己越来越潦倒,最后落得晚景凄凉;还有一种人,生活富裕,福报有加,同时乐善好施,热衷慈善事业,把全部财产都奉献出来修塔、盖庙,表面上显得“亏损失败”了,但却积累了巨大的福德;相反的一类人,不信因果,无恶不作,此生虽然获得了辉煌成功和种种“利益胜利”,但造下了无数恶因,这是最可悲的一类人。

不同的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际遇。而这一颂则揭示了最殊胜的因果规律、最正确的取舍原则。如果能做到“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不仅能获得巨大的世间福报,还能够获得不可思议的出世福德。

谁真正亏损失败了

如果我们把这一颂作为生活原则,表面上会有一些“亏损失败”,实际上,真正获得“利益胜利”的并不是诽谤我们的人,而是我们自己。为什么这样说?

假如我们总是被他人以嫉妒心非理诽谤,可能我们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差,亲人朋友对我们越来越不认可,我们的人生显得不那么温暖,不那么享受,不十分精彩。但是从菩提心的角度看,虽然我们有外在的亏损失败,但我们内在的我执也亏损失败了,烦恼也亏损失败了,业障也亏损失败了,是不是这样?

噶当派有一位大德,在阅读了很多经论之后,总结出一句话:一切功德都是众生的,一切缺点都是自己的。

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流转轮回,造做了各种各样的恶业,遭受着永无止境的痛苦,究其祸根就是一个——我执。有了我执才有烦恼,有了烦恼才会造业,有了造业才有痛苦。所以,只要我们想解脱痛苦,必须推翻我执。而当遇到别人对自己非礼诽谤时,如果能“亏损失败自取受”,我们的造业、烦恼和我执,也会受到严重的“亏损失败”。


例如,从造业的角度说,那些造下严重恶业的人,大多是有权、有钱的人,他们能力强、人脉广、事业大,同时造恶业的机会和能力也大为提高。但是对一个在钱财上、声誉上、人际关系上总是亏损失败的人,造恶业的机会和能力也会大幅度地亏损失败。

再例如,如果我们的事业总是亏损失败,甚至穷得一无所有,这时也带来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们的贪欲也会亏损失败。因为贪欲会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增长。一个人有了一套房子,就会有一套房子的贪执;有了十套房子,就会有十套房子的贪执,更会增加十套房子的傲慢,对于那些没有十套房子的人,他就会加以轻视和欺辱。所以,对于一个修持菩提心的人,表面上虽然亏损失败了,但贪嗔痴烦恼也亏损失败了,而菩提心却获得利益胜利了。

从另一个方面看,“亏损失败”对大乘修行人还有一个更大的帮助:由于常常“亏损失败自取受”,因此,自己的无数业障也都亏损失败了,彻底消除了,无数冤亲债主都得到了满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比如晚上做恶梦,白天开车遇到剐蹭,莫名其妙地被他人欺辱,这些倒霉事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跟我们过去世的冤亲债主有关系。在往昔的轮回历程中,我们做过无数恶业,伤害过无量生命,这些冤亲债主会善罢甘休吗?不会的,他们会一直追逐我们,想方设法地找我们的麻烦,因为我们欠他们的债没有还清。无论我们投胎到哪个国家,无论投生于天堂还是地狱,他们都会穷追不舍。除非我们已经解脱、成佛,把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才会心满意足。所以,这一生我们之所以会被别人非理诽谤,让我们感到委屈难过,是因为我们在过去世对他们做过同样的事,他们这辈子是来要账的。没有这样的前因,我们这一世不仅不会受报,甚至跟他们根本不会相逢。这样看来,虽然我们这一生常常亏损失败,实际上是还清了债务,去除了业障。因此,我们越是“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我们与冤亲债主之间的债务越能早日了断。

因果规律是丝毫不爽的。拿世间的例子来说,如果别人欠了我们的钱,我们可以去追债,或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乃至诉诸法律,可有时这些手段依然不能奏效。但因果律不同于此,因果是宇宙间最公平的规则、最公正的法律,绝不可能让我们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造了恶业,或者通过忏悔、禅修来净化,或者坦然面对非理诽谤,然后通过“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来逐步净化。

我们看,《修心八颂》的窍诀是多么殊胜啊,无数业障都可以通过这个窍诀彻彻底底地清还,否则我们将永无出头之日。“亏损失败自取受”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消业,而“利益胜利奉献他”最大的帮助是积累福德资粮。该消的业不消、该积累的福德不积累,我们怎么能成佛?所以,有些佛弟子虽然修行多年,但是该消的业不愿意消,该证的功德不愿意证,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事。佛陀之所以能证得佛果,获得一切众生乃至阿罗汉和菩萨都无法测度的功德,正是因为断、证的修行都圆满了。

一生与永生

对于“亏损失败自取受”,世间与出世间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世间观念认为这一生很重要,必须成功,不能失败。但从出世观念看,这一生仅仅是无数生命循环中的片刻而已,重要的不是这一生,而是无穷无尽的来世。

世间人目光短浅,只知道明天比今天重要,所以为了明天,今天可以行善;为了明天,今天可以忙碌;为了明天,今天可以劳累。却不懂得为了来世,这一世要劳累忙碌、亏损失败。世间人只求今世的荣光和辉煌,为此甚至可以无恶不作——为了地位、财富和成功,能不吃亏就不吃亏,能占便宜就占便宜,能骗就骗,能抢就抢,不择一切手段。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是在无尽的来世永远遭受亏损失败,陷入无边无尽的痛苦深渊,这就是世间观念的愚痴和可怕。

从出世间观点看,《修心八颂》提倡: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尽的,这一生如石火电光,极为短暂,而且充满无常,所以这一生的亏损失败不是什么坏事。很多修行人持有这个观念,所以表面上看总是逆来顺受,活得比较消极,实际上,他们内心是非常积极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今生做到“利益胜利奉献他”,来世才不会亏损失败;如果将过去世的利益胜利全在今生享用耗尽,来世只能永远亏损失败。这才是正确的观念。

如梦如幻

从幻化的角度看,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无论“亏损失败”还是“利益胜利”,差别并不大,都是一场梦而已,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比如我们大家的相识相聚,我们现在的讲课与听课,乃至人生的一切悲欢离合,都是如梦如幻的。这样说大家可能一时难以理解,那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是不是跟做梦一样?你经历过的一切和你曾做过的梦境,有什么不同吗?再美好的成功,再风光的阅历,过去就过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美梦,只剩下一点甜甜的回忆;再痛苦的遭遇,再难忍的煎熬,过去也就过去了,仿佛是一场噩梦,只剩下一点苦涩的回忆。

当下这个刹那,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在第二个刹那,或几分钟之后,最多延续到明天,就变成脑海里一个虚无缥缈的记忆了,是不是?这难道不是如梦如幻吗?身为佛教徒,我们要把这个观念融入于心,在生活中随时训练自己。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弟子,就要培养不怕亏损失败、不贪利益胜利的习惯。因为无论美梦也好、噩梦也罢,都是一场虚幻,并无实质。无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死亡之际,都一样会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利益胜利”仅仅是当下的感受,并不能延长我们的寿命,也不能让我们死亡时更加安详,更不能保证来生更光明,所以对我们没有什么真实的利益,不值得贪执。

3、实例


佛陀所获得的不可思议功德,可以概括为两种,一个叫断圆满,一个叫证圆满,实际上就相当于这两句——“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从无始以来,我们的身口意积累了无数污染和习气,要想成佛,这些东西必须要断除,要改邪归正,这叫断圆满。而“亏损失败自取受”就是一个殊胜的窍诀,能让我们逐步净化污染和习气,直至彻底断除。

第二个是证圆满,证圆满就相当于“利益胜利奉献他”,需要通过六度万行,圆满五道十地的修行,才能彻底证悟、获得佛果。佛陀两个字在藏语里翻译为“桑杰”,意思就是完全觉醒,仿佛一个人从大醉中彻底醒来。无始以来,我们凡夫一直因无明的“酒”而沉醉不醒,而佛陀则完全觉醒了,没有丝毫的习气,这就是“桑杰”。佛陀之所以能够觉醒,获得证圆满,就是因为在无数世中一直把“利益胜利奉献他”。

比如我们上面讲过的月光王的故事,月光王就是佛陀在因地中的一世,他心甘情愿地把头颅奉献给恶人,舍弃世间享乐、舍弃国家,甚至连生命也舍弃了,还有比这个更“亏损失败自取受”的吗?还有比这个更“利益胜利奉献他”的吗?表面上看,月光王太吃亏了,但实际上,月光王因此而实现了自己往昔“布施一千次头颅”的愿望,圆满了福慧资粮。在月光王心目中,砍自己头颅的恶人是位大恩人,如果没有他,月光王可能几百世、几千世都无法圆满福德资粮。所以,真正受益的不是恶人,正是月光王自己。

在贡嘎山曾经有一位老喇嘛,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人,一生都在闭关。有一次在康定山沟里出现了一伙强盗,抢走了主人的很多财产。主人后来逢人便述说他的遭遇,大家都说“你真是太不幸了。”老喇嘛听说了这件事,老喇嘛却说:“哎呀,这个强盗太不幸了。”这就是站在修行角度看问题的观点。从修行的角度看,哪怕强盗满载而归,实际上是最亏损失败的,因为他要用无数的来生偿还抢劫的债务,承受很多恶报;而失财的主人却因此还清了很多业债,这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呢?

4、小结

总的来说,身为大乘修行人,实修这一颂能带来两个帮助。

第一,能减少自私之心,减轻我执,逐渐成为一位菩萨。

真正的菩萨没有利己之心,反而愿意“自他交换”——自己承受一切众生的“亏损失败”,把一切“利益胜利”奉献给众生。不仅心甘情愿,而且还充满欢喜。这种真正的菩萨行可以从这一颂展开。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不仅是修心的道理,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修持菩提心的窍诀——自他交换,具体方法是这样:

“亏损失败自取受”,在修习自他交换时,一边念诵这一句,一边观想所有如母有情的亏损和失败化作黑光,从自己的右鼻孔吸进来,由自己承受——心甘情愿、欢喜勇猛地承受。把黑光吸到自私、我执之上,让自私、我执备受折磨,直到被彻底推翻。

“利益胜利奉献他”,念诵这一句,同时观想一切利益胜利、健康财富、名誉地位等世间福报和出世间功德都化成白光,从自己的左鼻孔呼出,奉献给如母有情。这些白光涵盖虚空——虚空无边则众生无边,众生无边则烦恼无边,烦恼无边则痛苦无边。我们观想这无边无际的美丽白光照耀一切如母有情,令一切有情获得加持,离苦得乐,当下圆满福慧资粮。

自他交换是修持菩提心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窍诀,非常殊胜,非常有加持力。如果我们不修持自他交换,菩提心则难以生起,利益众生更是无从谈起了。

第二,这一颂能帮助我们承担起“令一切众生解脱成佛”的责任。

发菩提心有三种境界——国王般的发心、牧羊人般的发心、船夫般的发心,无论哪一种发心,都是为了让所有众生获得佛果而发愿成佛。换句话说,身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承担起“做一切众生母亲”的责任。一位母亲,养育了很多儿女,一定愿意承担儿女们所有的亏损失败,一定愿意把所有的利益胜利奉献给儿女,是不是这样?不仅我们人类会这样做,很多动物也有这样的天性。想要成为一位菩萨,就要把一切众生视为子女,承担他们的一切亏损失败,奉献给他们一切利益胜利,这样才能圆满五道十地,最终获得佛果。

总之,这一颂对于修持菩提心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盼望大家能够铭记于心,依教奉行。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6
文章点评
2020-12-26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四)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七)重威仪根本颂里的“重威仪”三字,意思是指死亡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威严的仪表,最好能采用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如果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做不到.. <详情>
2020-12-18
你了解禅修吗?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禅修的藏文是“桑邓”,意思是保持心的稳定,或者说保持心的觉知状态。虽然禅修有很多层次,不过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觉知。真正的禅修懂得禅修的.. <详情>
2020-12-16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六、人生的头等大事轮回是没有起点的,因此,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已经死亡、出生过无数次了,但是由于无明,我们都已全然忘却。不用说前世的死亡.. <详情>
2020-12-12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四)第四力——破斥力什么是破斥力?就是要破斥自私之心,破斥贪执自我之心。简练地说:破除我执,就是破斥力。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轮回中.. <详情>
2020-10-29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四)正确对待亡者由于对死亡的无知,导致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处理亡者尸体的方式非常糟糕。大多数亡者刚刚咽气,就会被.. <详情>
2020-10-22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正确认识死亡第四要的后两句指明了大乘行者在临终之际的修持方法。《入行论》中说:“昼夜不暂留,此生续衰.. <详情>
2020-09-25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3.串习力的关键​​串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就像运动员一样,如果没经历汗流浃背、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训练.. <详情>
2020-09-21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第四要 归结终生之修持​第四要根本颂​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总摄窍诀要,应..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