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八颂》讲记第三颂

太桥旦曾堪布

文:太桥旦曾堪布

第三颂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愿我恒常观自心 烦恼妄念初生时

这一颂首先强调“恒常”二字。也就是说,在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的心,不能有片刻的松懈。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流转轮回,根源就是无明、我执和烦恼妄念,由于我们一直没有认真修习过大乘佛法,因此几乎从未对治过烦恼妄念,一直都任其发展。现在,如果不能“恒常观自心”,那么我们的心在24小时里,几乎都在“恒常生烦恼”。虽然心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但在显现上却充满了烦恼,导致我们对内心的本来面目一无所知,这就是“无明”。粗浅地说,“无明”就是“不知道”的意思,不知道什么呢?不知道自心的真相。因为无明,我们在迷惑、颠倒的心态下,对烦恼视而不见,导致烦恼妄念逐渐变得强而有力、根深蒂固。

现在,我们进入了大乘之门,就必须开始扭转这个颠倒的恶习,要“恒常观自心”,不是只在白天观察,晚上就不观察了。因为即使在做梦的时候,我们的心也被烦恼所占据。如果按照高一点的要求,修行人在梦里都要观照自心,更何况是清醒之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在野外看到一座无人管理的垃圾山,肮脏不堪,臭不可闻,污染环境。这个垃圾山是怎样形成的?这块土地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垃圾山,本来是很洁净的一块草地,因为最初有人在这里丢弃了一些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后来你也丢一些,他也扔一点,于是越堆越高,最终变成了一座垃圾山。

同样,我们的心本来也是清净的。由于一念之差,我们迷惑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最初一点垃圾,之后未加观察和对治,第一世造业、第二世造业,乃至生生世世一直因为无明而恒常造业,烦恼的垃圾越来越多,最后堆积如山,变成了当前“五浊恶世”的众生。“五浊”就是污浊肮脏的意思,是指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就仿佛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垃圾山。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清醒的人,由于无知,喝下了第一口烈酒,开始有些迷糊了,由于迷糊,随后又喝了第二口、第三口,然后恒常喝酒,迷上加迷,最终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醉鬼。


即使我们依靠三宝的加持力,在过去世修习过大乘佛法,内心也生起过一些善念——对三宝的信心、对解脱的追求、对成佛的渴望、对众生的怜悯之心等等,这些都曾有过,但是非常短暂和稀少,如《入行论》所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意思是说,我们的善念犹如乌云密布的黑夜中的闪电,既短暂又稀少。因此,如果不能“恒常观自心”,偶尔出现的善念如同闪电一般,难以照亮烦恼的慢慢长夜。

那么,是不是只要“恒常观自心”就够了,其它什么都不用做?并不是这样。“恒常观自心”只是第一步,观照了自心才会发现烦恼,要在第一个刹那发现自己的念头是嗔恨还是贪欲?是傲慢、嫉妒还是邪见?然后,在第二个刹那、第三个刹那,不要让这些恶念继续发展,这就是“烦恼妄念初生时”的意思。随后要“立即强行而断除”。要想断除烦恼,前提是要“恒常观自心”。

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噶当派的大德们是怎样获得成就的。

他们当年修行时,准备了很多黑色、白色的小石头,带在身旁,然后恒常观照自心。当他们观察到自己有一个恶念时,就拿出一个黑色的小石头放在面前,生起一个善念时,就放一个白石头。前几个月,甚至在半年一年之内,他们面前全都是黑石头,没有一块白石头。但是久而久之恒常观照,慢慢就会出现几个白石头。继续用功,白石头就逐渐增多,慢慢变成一半了,然后精进不懈,白石头就开始比黑石头多了。最后,一个黑石头都没有了,全是白的。减少和断除烦恼妄念,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滴水穿石般的决心和耐心。

有些人在观照自心之后,常常会问:“师父,没学佛以前我没有这么多烦恼,现在学佛了,为什么反而会有这么多烦恼?”我回答说:“没有学佛前,你从没观照过你的心,心一直随着外境而散乱,所以根本意识不到有那么多烦恼妄念。学佛之后,你按照佛法去观照内心,才会发现这些烦恼,于是会感觉学佛以后烦恼反而多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发现烦恼之后,为什么要“立即强行而断除”?先给大家说两个比喻。

第一个比喻,一位长发飘飘的美女,一定很在意自己的容貌,如果她的一头秀发不小心溅上了火星燃烧起来,她会怎么办?她会等着火自然熄灭吗?当然不会,她会在第一时间就立即灭火。

第二个比喻,一个胆子很小的人走在树林里,忽然从树上掉下一条蛇落在他身上,他会怎么样?一定会大惊失色,立刻把蛇扔出去。

大家看,对于美女来说,即使头发被烧,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几个月以后还可以长出新头发,容貌也不至于有太严重的毁坏;对于胆小的人,即使蛇咬伤了他,也不一定会危及生命,及时救治就能康复。连这样的事他们都会“立即强行而断除”,更何况我们修行人对待烦恼妄念?那么,烦恼妄念究竟有什么可怕之处?

这一颂告诉我们:烦恼妄念的可怕之处就是“毁坏自己他众故”,不仅毁坏自己,还毁坏他人。我们分别以贪、嗔、痴为例。

现代社会中,无数人都因为内心的贪婪、欲望的膨胀而造下了恶业:贪官伤害百姓,骗取巨额钱财,最后锒铛入狱;奸商为了争夺财产而互相伤害,最后导致自己毁灭。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是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的。而在轮回六道的过程中,曾经遭受的惨痛恶报,我们却早已忘却,即将面临的恶道之苦,我们也无法预见,所以就更加可怕。

我们内心中的嗔恨,小的会导致家庭不和,夫妻、母子、兄弟争吵不休,大的会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都是嗔恨的过患。

愚痴就是无明的状态,无明对自己和众生带来的伤害更是不可思议的,一切恶业都源于无明。无明不仅导致我们在轮回中难以自拔,而且还一直执迷不悟。因为无明,想帮助别人却适得其反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说,母亲都想让孩子一生顺利,但因为愚痴,并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因果法则;有些人在放生时,在搬运的过程中会害死很多生命,放生之后,环境适合不适合生存?会不会导致生命死亡?这些又往往被忽略。因此,哪怕是行善,如果智慧不够,也会毁坏自己和他众。

总之,如果我们不强行断除烦恼,任其发展,结果就是毁灭自己,也毁灭他人。譬如说,一个抽烟多年的人,如果不强行戒烟,这个恶习不可能自然消失。怎样才能强行戒烟?首先要明白抽烟的害处——抽烟可能引发肺癌,断送性命。知道了肺癌的可怕,才能做到强行戒烟。小小的烟瘾都是这样,更何况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烦恼妄念?当然更需要强行断除。

所以,当我们内心产生烦恼时,发脾气时,产生欲望时,嫉妒傲慢时,首先要想一想这些烦恼的过患——毁坏自己,毁坏他众,不仅毁坏此生,还会毁坏来生,导致我们永无止境地流转轮回、受苦受难。如果没能明白烦恼的过患,或者只是理论上明白,内心并没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依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就像一个吸毒者,当他不明白毒品的危害时,吸毒就会慢慢死去;当他没有刻骨铭心地意识到吸毒的危害时,他还是会心怀侥幸,继续吸毒;只有深刻意识到毒品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他才不会再去碰毒品。而贪嗔痴三毒,比世界上任何毒品都要可怕万倍亿倍,所以我们更要“立即强行而断除”。

当烦恼生起的时候,只是磕头念咒,做一些轻描淡写的对治是断除不了的,这些不能称为“强行”。比如我们身体里长了恶性肿瘤,吃点药、按摩、散步可以解决吗?不行,我们必须要先做手术,切除肿瘤,这才是“强行断除”,断除之后再慢慢调养。

所以,首先要观照自心,发现每一个当下所生起的烦恼,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烦恼的过患。《入行论》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这就是烦恼的可怕。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接近毒蛇?因为我们知道毒蛇的危险性。但是有个比毒蛇更毒的东西藏在我们心里,我们却一直保护它。听到了别人的几句批评,我们立刻就会拉下脸,这其实就是在保护烦恼、养肥我执和无明,无明、我执是最喜欢听表扬和赞叹的。保护烦恼的结果就是继续轮回。

所以,必须要靠闻思修佛法来对治烦恼,如第一世大宝法王所说:

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

思维佛法来对治烦恼,

修持佛法来根除烦恼。

如果不能“恒常观自心”,我们就会被烦恼所主宰,不知不觉中成为烦恼的奴隶。

烦恼有个奇怪的特质:如果我们放纵它、顺从它,任其发展,它的力量就会强大到难以抵挡。一旦我们观照自心,时时刻刻观察烦恼,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心,烦恼就会变得虚弱无力。我们之所以被烦恼主宰,主要是因为我们听命于它,它怎么命令,我们就怎么行动——烦恼中产生了骂人的念头,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骂人;产生了打人的念头,我们就会毫无克制地打人。我们对烦恼一直唯命是从、俯首帖耳。


烦恼很像一个卑鄙小人,当我们不警惕他的时候,散乱放逸的时候,生病的时候,脆弱的时候,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对我们造成致命伤害。一旦我们对他加以管教,严厉地约束他、控制他,小人就会对我们点头哈腰。

同样,如果我们不观察、不克制、不反省烦恼,它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可怕的。一旦我们时刻盯着它、管教它,它就不敢肆意妄为。结合这一颂,可以这么说:如果不能“恒常观自心”、“强行而断除”,烦恼妄念就会持续伤害我们;如果能够“恒常观自心”、“强行而断除”,烦恼妄念就会乖乖地听话。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7
文章点评
2020-12-26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四)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七)重威仪根本颂里的“重威仪”三字,意思是指死亡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威严的仪表,最好能采用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如果大家在有生之年都做不到.. <详情>
2020-12-18
你了解禅修吗?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禅修的藏文是“桑邓”,意思是保持心的稳定,或者说保持心的觉知状态。虽然禅修有很多层次,不过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觉知。真正的禅修懂得禅修的.. <详情>
2020-12-16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六、人生的头等大事轮回是没有起点的,因此,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已经死亡、出生过无数次了,但是由于无明,我们都已全然忘却。不用说前世的死亡.. <详情>
2020-12-12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三)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四)第四力——破斥力什么是破斥力?就是要破斥自私之心,破斥贪执自我之心。简练地说:破除我执,就是破斥力。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轮回中.. <详情>
2020-10-29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四)正确对待亡者由于对死亡的无知,导致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处理亡者尸体的方式非常糟糕。大多数亡者刚刚咽气,就会被.. <详情>
2020-10-22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二、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正确认识死亡第四要的后两句指明了大乘行者在临终之际的修持方法。《入行论》中说:“昼夜不暂留,此生续衰.. <详情>
2020-09-25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二)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3.串习力的关键​​串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就像运动员一样,如果没经历汗流浃背、艰苦卓绝、旷日持久的训练.. <详情>
2020-09-21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一)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第四要 归结终生之修持​第四要根本颂​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一、总摄窍诀要,应..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