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经中讲过很多积累资粮的方法,其中最最殊胜的法门就是七支供。所有积累资粮的修法都包含在七支供里。七支供是所有积累资粮法门中的精华。
七支供养文其主要内容包括:
1.礼敬诸佛
2.供养诸佛
3.忏悔业障
4.随喜众生
5.请转法轮
6.不入涅盘
7.普皆回向
通过不断修持这七支供而步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七支供功德
一、显示吉祥:上师三宝是一切世出世间的最胜第一吉祥,能令所造论典永久流传,吉祥成办自他二利,所以于最初作此顶礼。《成实论》中云:“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说。”。
二、发生信心:最初赞叹礼敬三宝能令后来的听闻者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愿意随顺佛法,由此不生疑惑诽谤。
三、忆念恩德:上师三宝赐予法身慧命的浩荡洪恩,纵然粉身碎骨也难以酬报,所以当如普贤菩萨遍十方刹土,尽未来际,以无尽身遍礼浩瀚的三宝三根本。阿难尊者也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四、尊奉礼仪:因为世间的臣子,凡有所作之前,也必须要启请君王与父亲,这样才符合礼仪。上师三宝的恩德远远超过君王与父亲,况佛弟子的感激敬畏心应该远远超过臣子,所以要阐扬正教,先应礼敬上师三宝才合仪式。
五、表示有传承:要表明所阐述的内容不是分别臆造,都是依靠圣教正理、上师清净传承而作,用来教诲后人。佛陀彻证宇宙人生的真谛,无误揭示万法本性,历代祖师灯灯相续传薪不断,今遵清净法流的传承而造论,诚可信受。否则如外道以世智辩聪,依分别念任意杜撰,随便著书立说,令人无法信服。
六、乞求加持护念消除障碍成办顺缘:佛意广大如虚空,法性深广犹大海。纵然如文殊、观音、地藏、弥勒、阿难、舍利弗、龙树、无著、世亲、马鸣等要宣说法义,还是恭敬顶礼,请求佛陀威神大力的加被,才能得以如法开显,更何况是一般凡夫呢?否则随顺自己的分别寻思,又不凭借可靠的教理作证明而贸然造论,乖违佛的密意,违背教法正理,则会瞎人天眼目,打开自他地狱之门,所以应精诚地礼敬启请加被,愿能契合佛的密意,随顺法性。再者末法时代,众生福报浅薄,法弱魔强,发清净心造论弘法,则障碍违缘一定很多,必须勇猛祈祷上师三宝本尊护法,祈求大慈悲覆护垂念,令障碍消灭,顺缘成办,所以礼赞。
七、追随先圣造福自他:西天印度古圣先贤造论之前都要礼赞皈敬,大小乘的论师也都如此,今也理应效仿。再说上师三宝是最胜福田、功德大海,一礼一拜、一称一赞,都会获得无量福报,为自己和众生能种下大福报。
《普贤行愿品》(七支供)
在资粮田前修七支供--摘自净心法要
在这些圣众之前念修“所有十方世界中”等而敬献七支供。观好了资粮田,就在圣众前修七支供。
这有什么必要呢?我们要成办任何果,都必须积聚因缘,若只有因而没有助缘,则难以成办。四个观法中,“观修各自的所缘行相”是因,如果缺乏顺缘——积聚资粮,又没有遣除违缘业障,即使努力地修习所缘行相,也很难有验相。相反,如果首先作好积资净障的加行,由于具足顺缘,就能顺利生起修法的功德。因此,进入正行的观修之前,应当重视积资净障。
以比喻来说,如果希望庄稼长得好,首先应拔草松土等,各方面准备妥善之后,再播下种子,就会顺利地成长。如果最初不妥善准备,违缘的杂草没有遣除,顺缘的水土肥料也没有积聚,这样匆匆忙忙地播种,会导致无法出生果实,或者果实质量不好。这个比喻说明,在进入正行之前,加行的准备不可缺少。
如何积资净障呢?即按《普贤行愿品》中七支供偈颂,依文作观,就能积聚资粮、净除罪障。大乘诸宗一致按《行愿品》修七支供,是有其原因的,因为七支供摄集了所有积资净障的要点,若能如法按《行愿品》观修,观修一次就能聚集无量福德聚。这是一种费时少、收效大的窍诀性观修,它归摄了所有积资净障的方法,而且各方面都成了最广大的相——所缘境最广大、能缘心最广大、所发愿也最广大。由于这个特点,在此总集性的修法中,能一次性完成最大量的积资净障。
下面简略地解释七支供的愿文,重点应放在随文起观上。为了使观修得力,起到积资净罪的效果,首先务必要理解愿文的意义,直到非常熟悉为止,这样念诵时才能随文观想,发起清净广大的愿心,这才是真实摄集资粮。否则,只是口中念诵,心里未能随文入观,虽然也有些功德,但是达不到此处修法的要求。
“七支供”包括礼敬支、供养支、忏悔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请佛住世支和回向支。其中,礼敬、供养、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五支是积聚修法顺缘的积累资粮,忏悔支是遣除修法违缘的净除罪障,回向支是使积聚的功德增上、广大、无尽。
壹
第一支——礼敬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此颂是说总的礼敬。“总”是指身口意合起来礼敬。
礼敬的对境是十方世界中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在如此广大的对境前,自己以真诚之心,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未被罪业染污,同时遍礼诸佛。不是以一身礼一尊佛,而是遍于法界礼敬十方三世诸佛,这是三门总礼。下面分别进行身、语、意的敬礼。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依仗普贤行愿的威神之力,观修一身化现佛刹极微尘数身,每一身都遍礼佛刹极微尘数佛。换言之,一身化无量身,每一身又礼无量佛,是这么广大的身顶礼。
此处,礼敬诸佛,一定要明显地观想出来,三世诸佛如在眼前一般,一一地顶礼。以至诚心顶礼一佛,也有无量功德,何况无量身礼无量佛。这是一种周遍广大的普贤顶礼,能摄集无量福德。
意敬礼是深信诸佛周遍法界,以此胜解信随念诸佛的功德海,安住这种状态中,叫意敬礼,这是一种无尽的、具有大功德的顶礼。愿文中说: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又是以心观想:仅仅一粒极微尘中,便已充满佛刹极微尘数的佛陀,每一尊佛都处在浩瀚如海的菩萨众会之中。一粒极微尘是如此,无尽法界中的每一粒微尘也是如此。对于“一尘中有尘数佛,无尽法界尘亦然”,内心深深地生起胜解。如此随念诸佛的功德,叫意敬礼。
以下是语敬礼:
十大愿王中的称赞如来,摄在敬礼支中。称赞诸佛的功德大海,就是观想:自己的心性有一种无碍的能力,可以从舌根出无量音声海、言辞海,尽未来际称赞佛的功德,这是语敬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在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中的每一尊佛前,我都化现无量身体,每一身有无量头,每一头有无量舌,每一舌流出无量音声海,每一音声又流出无尽的言辞海,这样称赞如来功德,直到一切劫穷尽之时,我的赞叹才有穷尽,由时劫不可穷尽的缘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如此从内心深处发起大愿。
一切功德都是随心而生,心量有多大、多深广,福德就有多大。因此,内心要真正这样观想、真切发起大愿,切莫流于表面,只是有口无心地念念而已。
贰
第二支——供养支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随着念诵,内心观想人天最殊胜的妙花,包括:大自然生长的鲜花、人工制作的各种金属花、塑料花,由单色或杂色花组成的花鬘,人天各种美妙的音乐、涂香、伞盖。总之,摄集一切人天最殊胜、最庄严、最悦意的资具,清晰地观想在自己心前,虔诚地供养诸佛如来。
念诵观想的速度不一定要很快,主要是心里应观想清晰,供养心要恳切,因为主要是以心修积资粮,而不只是口上念,如果只是顺口溜过,心中什么也不观想,则不一定有巨大的功德。
后一颂观想:摄集各种质地好、款式美观的古现代最殊胜的衣服供养诸佛。种种檀香、香末、烧香等最殊胜的妙香,各种数量极多、形相各异的灯器、蜡烛等,在天空中排列得极为美观。每一种供物,都堆积得像须弥山那样高广,如此众多的供品,我都统统用以供养诸佛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的胜解之心,深信所有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对每尊佛都平等以普贤菩萨的威神力,一念之间普遍供养一切诸佛。
叁
第三支——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对于我往昔由贪嗔痴,以身语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不论是严重的五无间罪,或者微小的罪业,我都深生追悔,同时下大决心,未来永不复造。
念诵时,一边观想,对无始以来造过无量罪业深生惭愧,同时猛利发誓,今后绝不再造。这样具有追悔以往和防护未来的两种善心,才是实修忏悔支。
肆
第四支——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观想: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所有五道有情的功德,也就是所有凡夫众生下至生起一念善心的功德,所有二乘有学无学圣者出离心、戒定慧、漏尽通等无漏功德,所有大乘菩萨六度四摄的功德,所有诸佛如来因地发菩提心、行持六度,乃至果地成佛示现八相成道,在种种法会之中转*法伦度众生的功德,悉皆摄集在内,至心缘此功德大海,修习欢喜心。
念诵偈文时,内心真切忆念功德而修习欢喜,一旦引生欢喜心时,便能摄集无量功德。倘若仅是口中念诵,内心没有引生随喜的善心,念修的效果就很差。
伍
第五支——转法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劝请的对象是十方浩瀚世界中福慧资粮圆满、最初示现成就正等觉的诸佛,无论对任何一尊初成菩提的佛陀,我们都应发心为了全法界众生,身口意恭敬、殷勤地劝请佛陀,能为一切世间众生常转胜妙法轮。
劝请的目的:通过佛陀转法轮,能让一切众生解脱生死,成就菩提。要真正发起请转法轮的愿心,而且是发愿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需要跟随普贤菩萨发起这样的大愿,以此大愿心才能摄集无量无边的功德。
佛转法轮是关系法界众生暂时、究竟利乐的极重大事业,所以理应至心劝请诸佛转妙法轮。
陆
第六支——请佛住世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观想:当十方诸佛度生因缘已尽,准备趣入涅槃时,身为大乘行者,理应在佛的面前虔诚地祈请佛陀,为了苦难众生暂时、究竟的利益而长久住世。
劝请之心要广大圆满,请佛住世的时间不是几年,而是请佛在佛刹极微尘数的大劫中一直常住世间,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
柒
第七支——回向支
回向是能转变善根的大善巧,通过如法的回向,能让前六支所修集的善根辗转增上广大,乃至无穷无尽,因此修习回向极其重要。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观想:统摄前面修集礼赞、供养、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随喜、忏悔等善根,回向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令自他有情同成佛道。自己一定要有这样的愿心。
回向的体性是愿,回向和愿如何区别呢?成就善根之前的希欲叫愿,成就善根后的希欲是回向。我们希望善根都成为众生成佛的资粮,以如此广大愿心摄持回向,善根就成为大菩提之因,直至成佛都不会穷尽。
一切诸佛都曾广修供养,如释迦世尊在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有空过者。供佛前,僧众们以最恭敬的方式布置了巨大的供桌,上面摆满了最悦意的供品--供桌上摆有八供,分别是水、花、香、灯、涂、食子(朵玛)、乐(海螺),献并把平时个人收藏的珍贵唐卡、佛像以及每个人自己求法,传法或者结缘过的上师像一一挂起、摆放整齐作为供养礼敬对象。
一般世人所珍惜爱重的无非:妙香、奇花、宝灯、净水、珍果、香茶、美食、财宝、宝珠、妙衣十种。把自己难舍的财物,以清净心彻底舍弃,用来供养法界中的一切贤圣及六道所有众生,这样内可断除悭吝贪嗔之毒、滋长法身慧命,外可培植生生世世福德尊贵之身,乃至成就佛的报化二种庄严身相。
七支供图
以诸最胜妙花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statement The theme of this website is mainly to promote vegetarian culture.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this website. If it is unintentionally infringed on your rights (including /picture /video /Personal privacy and other information) Please write to inform us. When this website receives information, it will immediately block or delete the content about you. Contact information:Click to contact us
Scan the QR code to share on WeChat or Mo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