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注解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们自己所感召来的。’

【分析】太上,此指周朝圣人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太上是对至尊的称呼,这种以称赞上天来树立教化的功能,乃是揭示人们,要以谨慎的态度来面对。《太上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这是在告诉人们,造作善恶之因,必得祸福的果,是取‘有感必应,随感随应’之意,来彰显天道善于回应的道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全篇的总纲领,是太上老君垂训的大要。讲到圣贤的存心,不是为了祈福避祸才断恶修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凡是积善必定福荫子孙,积恶必定祸延子孙,这本来就不会有所差错。自召就是自己招来,自作自受。天地并没有私心,吉凶祸福是自己所招引的。然而人的念头未动时,心地是清净的,如同虚空一般,哪有善恶之别!只因念头刚动,心所向的若是好事就是善,所向的若是坏事就是恶。最初只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后来日积月累,就有善人和恶人的区别。而招祸或得福都是取决于起心动念之时,所以太上一开始便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警惕世人在起心动念时,要加紧提醒自己保持警觉,若有丝毫差错,果报就会天差地别。

【故事】宋朝的赵康靖,备置瓶子和豆粒两种东西,每当起了一个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入瓶内;若是起了一个恶念,就投一粒黑豆入瓶内。刚开始投入瓶内的黑豆非常多,后来渐渐减少,最后连善恶两种念头都没有了,瓶与豆也就弃而不用。这是因为心地已经清净而光洁明澈。

【嘉言】‘行善就像春天时田园里的草一样,虽然没有清楚看到它在生长,但它却每天增加;作恶有如磨刀用的石块,虽然不能明显发觉它在减损,但实际上每日都慢慢短少。’祸福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的福田,都离不开人们的心地。’佛经上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13
文章点评
2020-12-24
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解释】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们自己所感召来的。’【分析】太上,此指周朝圣人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太上是对至尊的称呼,这种以称赞上天来树立教化的功能.. <详情>
2020-12-24
太上感应篇: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原文】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解释】善与恶的报应,就像是影子紧跟著形体一样,永远都不会分离。【分析】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报应是就天理而言。形体端正,影子就会端正;形体歪斜,影子也会歪斜,总是不会有丝毫的偏差。种善因得乐果、造恶因得.. <详情>
2020-12-24
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原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解释】所以天地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依照人们所犯的轻重,来削减他们的寿命。【分析】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山神、四水之神及城隍爷、土地神;又有举意司,专门主管人们起心动.. <详情>
2020-12-23
太上感应篇: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原文】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解释】寿算被减除之后,就会变得贫穷家破,经常遭遇忧愁灾难。【分析】从此句到算尽则死,都是实际说明减除寿算之事。因为不善之人那种欺骗掩饰的行为被神明察见,以至于减除寿算,所以贫穷家破、忧愁灾难相继到来.. <详情>
2020-12-23
太上感应篇:人皆恶之。
【原文】人皆恶之。【解释】人人都厌恶他。【分析】道教《玉枢经》说:‘人若不修善业,上天必定斩他的神、摄他的魄,使他颠倒错乱,被人厌恶、嫌弃、迫害。’现在怨恨别人欺负我的人,哪知这是上天已经夺除他的审察能力,使他在世上处处都不如意。.. <详情>

文章 201

获赞 14862

访问量 2595622

相关章节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