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太上感应篇:​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注解

【原文】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解释】所以吉祥的人,语善、视善、行善,一天有三件善行,积满三年,上天必定降给他福报。凶恶的人,语恶、视恶、行恶,一天有三件恶行,积满了三年,上天必定会降给他灾祸。为什么不勤勉地行善去恶呢?

【分析】这一节是总结全篇,实实在在地教导世人行善去恶的方法。‘故’字,是为了贯通承接上文而说的。吉人,是因为他行善就能得福。凶人,是因为他作恶就会得祸。诸恶与众善,是无法去穷究的,大概说来,语、视、行三种善,正是要切实去下功夫的地方。语善,像不合礼的不说、乐于宣扬他人的善行、启发他人的善心等都是。视善,像不合礼的不看、乐于看到善人、喜欢观看善书、常常发现自己的过失、不看他人不对的地方等都是。行善,像不合礼的不做、不合法的事不做、勇猛行善,时时行方便,种种作阴功,在一个地方提倡、引导,乃至推及四方远处,来感化有相同志向的人,和他人有同样的善就是了。至于恶,那就与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这是唐虞两代考核绩效的方法,也就是圆满的时期,善行积满而恶行也充满了。人心非常地灵活,是变化无常的,如果在三年期间,心地都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善恶就已经精纯了。这里指出‘天’字,这是赏善罚恶、赐福降祸的大主宰,是整篇文章的终结处。而所谓的天,是指自己的心。孟子说:‘保存灵明的本心,培养天赋的本性,这就是奉事上天的方法。’这两个‘必’字,不一定只是指苍苍冥冥、无声无臭的上天,而必定是指我在三年之中,心中所发出的语、视、行,所谓无不是自己所寻求的,就是这个道理。圣人乐于行道,原本不是为了求福;为了求福才行善,心中已经涉及私利了。所以只应当尽自己的心力,顺受于上天,不可有一丝毫期望希求的心。然而一切都是自心所感召的,天理是很快就会回报的。祸福的道理本来就遍布于天地之间,一点都不会有差错。世人认为行善去恶是本分内的事,这固然是属于上上等人,但是世间上大多是普通人,哪能全部是上等人呢?所以,害怕灾祸、希求福报而去恶行善的人,这也是太上所希望的,只怕世人不肯求福而已。所谓‘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有益于得也’。照这种方法去求,当然对于希求福报不会有所伤害。所谓降福,像是享有福禄、子孙善良、荣耀显赫昌盛、寿命延长、家道兴隆、万事和顺,甚至作圣作贤、成仙成佛、彻悟自性、证得无生、度人度物、立极万世等都是。所谓降祸,像是遭受明显的灾祸、子孙险恶、凌替败亡、寿命短促、家道沦丧、凡事遭受挫折,甚至死后堕入无间地狱、轮回异类、永劫受罪、恶业殃及后代、万年遭受唾骂等都是。最后一句揭示‘勉行’,只是就众善奉行来说的,是全篇的总关键。勉这一个字,是改过迁善最重要的诀窍。‘胡不’,是奇怪感叹的词句。行是身体力行,勉行就是勉强力行,到死都不退缩。《书经》上说:‘非知之艰,惟行之艰。’俗话也讲:‘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若知而不行,就绝对没有受用;既然没有受用,就不免向生死大海中自作自受去了。所以世人若欲求生路,必须下死功夫!朱子说:‘阳气发时,金石亦透;精神到处,何事不成!’人若是能够如此,那么当行满功圆时,成真证圣岂非是必成之事。

【故事】宋朝的范俨,是仁和地方的人,壮年时考取进士,当过郡县的地方官,一直升到卿佐的官位。当官二十多年,他每天一定会思考怎样效忠君王、泽被百姓的方法;对于自己的视听言动,一点都不敢随便,虽然是处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仍然保持战兢惕励的状态。等到儿子长大之后,他便辞官归隐,布衣蔬食,不再涉及世缘,清心寡欲地修道,每天念诵《法华经》、《金刚经》等各种经典;有空就修习禅定观想,一切世俗杂事,丝毫都不沾染,道德性命也归于自然。到了徽宗大观年间,年纪九十多岁,忽然开悟,嘱咐侍者:‘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像是一场戏剧,当锣鼓响起时,剧中的生旦丑末等角色,各自表现演技;等到蜡烛烧尽、灯火熄灭之时,又有什么乐趣呢?就像我来到世间九十年了,有如幻化,像朝露、也像闪电一样,幸而悟到这个佛性。这个佛性没有边际,亦无方圆大小;不是赤白青黄,亦无长短上下;没有嗔恨,也没有喜悦;没有是非,也没有善恶。所谓一物都没有,但却万象都包括,这就是最真最上、无往无来的奥妙真理,只是在于世人至诚精进、心心相续、念念不间断罢了。三世诸佛都是从这里出现,这就是世尊所说的真语、实语、如语,不是诳语,不是异语。你们各个都应该勤勉去实行。’说完之后就合掌坐化。一时之间异香满室,祥云遍布虚空,种种光明照耀世界,好几天都没有散去,许多人都前来瞻仰。

【结语】张拱辰先生说:‘一切作为,没有不是由小而大的。’所以凡是有血气、有灵性的众生,都可以直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境界。然而,这种无上菩提的最高境界,也只是从谨慎自己细微的心念、慎独的功夫下手,把它扩展开来直到圆满而已。“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所以怎么可以甘于自暴自弃,把一切的祸福诿之于天命,而因循苟且地虚度一生呢?’天下至为广大,万世也至为久远,虽然是用万手万目来帮助这个世界,仍然是不够的;所以最为急切的事情,唯有教育人了。而且,难道一定要成为圣贤之后才能够教人吗?世人如果能闻善则喜、见善则乐,随时随地讲好话、谈善事、说善报、布善书,则其中的教化就已经很多了!至于在教化的过程中,所产生转移灵巧的变化,其中的奥妙也不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而教化一般平常的人,又比不上教化豪杰之士;若是得到一位豪杰之士而加以教化的话,就能够产生旋乾转坤的效果,并且能够承先启后,也能够产生辗转教化的功用,那么这种教化就会变成非常普及、广大。古圣先贤和经典书籍的传世,也都是这一个大事因缘;而本篇就是太上度化世人的玄妙真理、诸佛救护众生的秘密真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奥妙到了极点,必将永远传世,照耀天地。凡是读诵本篇、遵行本篇、刊载本篇、流传本篇的人,也都是有一大事因缘存在,因而能够觉悟这个世间,诱导教化人民,培养社会元气,创造人类福祉,与人共同为善,天地清净安宁,而且心之所量,能够包含太虚,并且亿劫常圆,实在是不可思议。

8
文章点评
2020-12-24
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解释】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们自己所感召来的。’【分析】太上,此指周朝圣人老子,又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太上是对至尊的称呼,这种以称赞上天来树立教化的功能.. <详情>
2020-12-24
太上感应篇: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原文】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解释】善与恶的报应,就像是影子紧跟著形体一样,永远都不会分离。【分析】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报应是就天理而言。形体端正,影子就会端正;形体歪斜,影子也会歪斜,总是不会有丝毫的偏差。种善因得乐果、造恶因得.. <详情>
2020-12-24
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原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解释】所以天地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依照人们所犯的轻重,来削减他们的寿命。【分析】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山神、四水之神及城隍爷、土地神;又有举意司,专门主管人们起心动.. <详情>
2020-12-23
太上感应篇: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原文】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解释】寿算被减除之后,就会变得贫穷家破,经常遭遇忧愁灾难。【分析】从此句到算尽则死,都是实际说明减除寿算之事。因为不善之人那种欺骗掩饰的行为被神明察见,以至于减除寿算,所以贫穷家破、忧愁灾难相继到来.. <详情>
2020-12-23
太上感应篇:人皆恶之。
【原文】人皆恶之。【解释】人人都厌恶他。【分析】道教《玉枢经》说:‘人若不修善业,上天必定斩他的神、摄他的魄,使他颠倒错乱,被人厌恶、嫌弃、迫害。’现在怨恨别人欺负我的人,哪知这是上天已经夺除他的审察能力,使他在世上处处都不如意。.. <详情>

文章 201

获赞 13177

访问量 1658741

相关章节

简介

太上感应篇注解,太上感应篇注解汇编,太上感应篇注解三,太上感应篇注解二,太上感应篇注解音频,太上感应篇注解视频,太上感应篇拼音注解,太上感应篇原文注解,太上感应篇谁的注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