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不要老是把世间的欲望加在佛菩萨身上

天天佛禅

我们不要老是把世间的欲望加在佛菩萨身上。

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用烧一柱高香、点一个蜡烛、供一点儿水果的方法来贿赂佛菩萨,那你就错了。佛菩萨在接受你“贿赂”之前,贪婪已经把你的心全部贿赂完了,你身上只留下嫉妒和傲慢,贪婪已经把其他好的部分给遮住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有所求的时候――求子、求财、求情、求消灾解厄,才会想起寺庙;没事时,根本想不起来,这完全就是做交易的心态。

寺院应该是净化心灵的地方。

每个人来到这里,都希望让杂乱、起伏不断的心浪,稍微沉淀平静一下,可以有一个用心观察自己内在世界的机会,看看我们真正的潜意识里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能好好看清楚,就能更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心。

佛像,佛经等等只是佛法在我们面前象征性地显现。

佛陀真正的内在思想,并不只是各种材质的佛像那么简单,而是历经了两千多年,一直都有无数人心甘情愿地追随,它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或人为的恶意破坏,而有所改变或被摧毁。

放下一切外缘,用心听讲,所讲的法不要忘记,用心记着,去感受它,去实践所讲的理论。照这样去做,所讲的佛法才可以有所领受。

有的人把听到的法记住了,记得很清楚,可他没有用来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没有用来检查自己的心行,却是用来作为观察别人是否精进的标准。这样失去正知与正念地学法,不但对自己毫无用处,还会造成很多的恶业。

3
文章点评
2020-03-27
在寺院吃斋饭,需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 <详情>
2020-03-27
善用七种心,善对九种人!
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 <详情>
2020-03-27
学佛一定要知道如何修福修慧
文:如瑞法师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 <详情>
2020-03-27
学佛是修养自己,不是修理别人!
知识、经验须从修行中完成修养,才能成为智慧,否则将是佛法中所谓的“所知障”,而“所知”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因为“所知”不完整,所以学佛行修要求解行并重.. <详情>
2020-03-26
【每日禅语】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详情>
2020-03-26
梦参老和尚:她念错咒中的字,为什么还灵?
不是咒灵,是你的心灵《普贤菩萨行愿品》梦参老和尚 讲解不论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当中,做的时候,你的心不动,这就是随缘了。咱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 <详情>
2020-03-26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报,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出家!
《明史 ·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饥荒时出家为僧的.. <详情>
2020-03-26
这几种动物在佛经中有着这样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