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六月初六 乙巳[蛇] 癸未 庚子 距离观音菩萨成道日还有13天
  •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旁生听到法音也将受益匪浅

清净的本源

  从前,世亲论师背诵般若九十九万部时,他日日夜夜读诵诸多经典。当时,他寝室的屋檐下有一只鸽子经常听到法语声,它死后转生为边地一位国王的太子。

  刚刚出生,小太子便说:“我的上师在哪里?”问他:“你的上师是谁呀?”他回答说:“是世亲论师。”于是(国王)询问了常去中部地区经商的人们:“中部地区有这样一位世亲上师吗?”他们说:“有这位上师。”随后太子想去中部,国王将他送到那里。

  他来到世亲论师面前便喊:“上师。”世亲论师问:“我是你的上师?我想不起来。”小太子能够回忆起自己的前世,于是说明详情。上师摄受了他,令他学习读写……最后他成了精通三藏的大论师,名叫安慧。

  另有一位比丘在一河畔传法。一位放牧老人来到此处,倚靠着手杖听闻了少许,那里的一只青蛙被手杖击中而死亡。因青蛙是在听闻法语声当中死去的,结果转生于四大天王的天界中。

  又有一位比丘读诵《汇集经》时,他屋檐下燕窝中的一只燕子听到诵《汇集经》的声音,以听闻法音之善业力,它死后获得人身,一出生便会读诵《汇集经》。

  此外,一次世尊在一园林中讲法时,空中飞翔的五百只天鹅听到了佛陀传法的声音,准备降落,便从天而降,却被那里铺设的众多网罟所捕,全部命绝身亡,之后都转生于三十三天变成了五百天子。有许多诸如此类不可思议的公案和教证。

  从旁生到人类,凡是聪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由往昔曾听闻过一句以上佛法而得来的;如今所有愚昧无知的愚笨者也是往昔未曾闻法所造成的。即使明天就死亡,今日也要听闻一句法义。

  如萨迦班智达说:“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又云:“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尤其,虽然不能做到广闻博学,全面精通,但自己所修持的法要必须明确知晓,正如所谓的“视力差的人虽看不到远处,但能看清自己的脚尖”。

  如今,佛教已如夕阳西下一般(即将隐没),人寿好似草尖的露珠(瞬间即逝)。我们应当尽力求得一句法义,千万不要造对正法不起胜解之业而使人身成为旁生之因。

2

相关微文

文章点评
2025-03-13
何故极乐在西方?
原文: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 <详情>
2025-03-12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 <详情>
2025-03-12
刚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
1《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是我国翻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全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内容极为重要。经文所列的菩萨八种觉悟,概括了一个佛教徒从初发心直至.. <详情>
2025-03-12
佛前供水应该怎么做才如理如法?
佛门常见的供养有花、果、水、灯、香、乐等水供养是最简单易行的供养方式今天来说说佛前供水的注意事项佛前供水的意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代表人内心的清净.. <详情>
2025-03-12
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
若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力量不可估量,做任何事情都会轻而易举;反之,做何种事情都很难成功。所以人非常需要善神护法的护持。其实人人都有护法神。若是做人特别.. <详情>
2025-03-12
饭前念5秒-30秒钟的供养偈,可迅速积累功德,学佛人必念
用餐前要念一遍供养偈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有生之年最根本的就是对三宝生起诚挚信心。要想有这种信心,就应该推翻外道的观点,与外道的见解不能混为一谈,始终.. <详情>
2025-03-12
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
问:师父,大白伞盖佛母和慈母佛是什么关系?答:根据西藏古老雍仲苯教的观点,大白伞盖佛母是慈母佛的一个化身。在雍仲苯教里,大白伞盖佛母呈现半静半猛相,拥.. <详情>
2025-03-12
有位大师说,修学密宗要根基好,没有根基修学密宗是浪费时间
问:上师佛、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其身色晶莹黄光色,此处的“晶莹黄光色”和洁黄光体有何不同?答:一般观根本上师、阿弥陀佛、普贤光明佛三体无二.. <详情>

© 2015-2025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

声明 本站主题以弘扬素食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立即屏蔽或删除关于您的主题内容,联系方式:点击联系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