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

慈诚罗珠堪布

心的本性

识与智

01

1、识

所谓“识”,就是我们的八识,它是有漏的、无常的、有错觉的、不可靠的。

八识的总体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可分为眼、耳、鼻、舌、身等八识。八识当中的任何一种,都离不开阿赖耶识;但八识分开以后,又与八识中的阿赖耶识并非一体。

2、智

所谓“智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人皆有的明空双运如来藏;另一种是指大乘菩萨证悟空性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登地菩萨在入坐修空性的时候证悟的境界。

阿赖耶识

02

阿赖耶识是梵文音译,按照唐朝前后的习惯翻译成汉语,就叫做藏识。 

为什么叫藏识呢?

因为它像宝藏一样,储存着我们的各种记忆和能量。同样,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习惯等所有的种子、数据、信息,都储存在藏识这个“硬盘”当中。

比如,我们过去做过杀生、偷盗等恶行,从表面上看来,这些事情都已经结束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虽然事情结束了,却有一个能量储存在最基础的意识当中。在这个最基础的意识当中,有着好事、坏事、好的念头 坏的念头等各种各样的能量,就像一个仓库,所以叫做“藏”。

阿赖耶识就是承载业的一种载体、容器。

业的种子,储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就像电脑数据储存在硬盘当中一样,虽然肉眼看不见硬盘里面有什么东西,但数据仍然在硬盘当中存在。

如来藏

与阿赖耶识

03

如来藏究竟是不是阿赖耶识呢?

其实,阿赖耶识这个词也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唯识宗所说的,属于八识当中的阿赖耶识;另外一个就是表示如来藏的阿赖耶识。

唯识宗讲的八识里面的阿赖耶识,是众生意识的一部分,是无常、有漏的有为法,属于轮回的范畴;而如来藏不是有漏、无常的有为法,也不属于轮回,是佛的智慧。

阿赖耶识就像海底的海水,不论海面如何波涛滚滚、浊浪滔天,海底深处却是如如不动的。而海面的海水,却会随着风浪的大小与海水的深浅而有不同程度的动摇。其中动摇的部分,就像我们的五种感官识和第六意识。

在阿赖耶识的基础上,会形成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是梵文音译,意即执著、我执。有了执著以后,就开始形成真正的生命个体,形成眼耳鼻舌身等比较粗大的感官。所有的八识,达摩祖师在《破相论》中,称之为染心

而佛性光明,则叫净心。在任何时候,包括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净心一直存在。

不存在另一个独立的

如来藏

密法认为: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除了众生以外,没有独立存在的佛的法身。除了我们的阿赖耶识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独立的如来藏。

有人会不明白:阿赖耶识是无常、不清净的,而如来藏却是常有、清净的,两个矛盾的东西,怎么会是一体呢?

此处说的,是二者的本质,就像前面讲的水和冰的例子一样。

佛的智慧怎么会圆满于

阿赖耶识之上

“佛”是指心的本性如来藏,而“众生”则是我们的意识、阿赖耶识等等。无论清净的佛的坛城和如来藏,还是不清净的宇宙世界与众生,一切现象其实都包含在一瞬间的阿赖耶识当中,这实际上就是大圆满。

大圆满的意思,就是指在心的一刹那间已经圆满基、道、果的所有万法。

也许有人会反驳道:如果说在一瞬间的阿赖耶识上,圆满了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我还能够理解,但佛的智慧怎么会圆满于阿赖耶识之上,佛的智慧怎么会是阿赖耶识呢?

其实,阿赖耶识的本质,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如来藏。阿赖耶识只是它的形式或现象,所以在一刹那的阿赖耶识当中,具备清净与不清净的一切。

阿赖耶与如来藏

04

阿赖耶一词,各个宗派都在用,但不同宗派对其所赋予的涵义,却是各不相同的;甚至同一宗派在不同的地方,对其所赋予的涵义,也是大相径庭。

譬如,在密宗续部中,如来藏有时叫做阿赖耶,八识里的阿赖耶识有时也叫做阿赖耶。所以很多人就分不清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关系了。

但在藏传佛教当中,这应该不是难题,因为二者的差别非常明显。

首先,阿赖耶识属于八识的范围,但如来藏已经超越了八识。

第二,阿赖耶识是不清净的有漏轮回之法,属于四圣谛中的苦谛;而如来藏却是无漏的清净之法,属于灭谛;

第三,如来藏不能存储,而阿赖耶识就像电脑的储存器一样,可以储存各种轮回的有漏善、恶种子;

第四,如来藏是恒常的,阿赖耶识是无常的。但我们必须知道,如来藏的本体也是空性,第三转法轮的《入楞伽经》中也讲得非常清楚:外道的自我是实有而不是空性,如来藏却是空性。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05

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本性,譬如说水,在世俗谛当中,它的本性不是固体、气体,而是液体;在胜义谛中,它的本性就是空性、光明。

同样,我们的心也有两个层面的本性,最深层次的本性,是光明、空性;世俗谛中,它的本性就是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比较明亮的部分,叫做“阿赖耶识”;没有念头的部分,叫做“阿赖耶”。

所有人的精神,是明亮、透明的。当然,此处所说的透明,不是类似于玻璃的透明,而是每个人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感觉到痛苦、快乐等感受,因为它不像无生物那么毫无觉知,所以也叫做明亮,实际上就是阿赖耶识

图片:网络

文字选自《慧灯之光》系列

扫码关注

15
文章点评
2021-05-05
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 ——人生十项所知
人生十项所知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SUMMER痛苦是出离的因,应当了知它是善知识生活显得一帆风顺的人,很难产生出离心,容易把生活过于理想化,天天都自鸣得意地.. <详情>
2021-04-29
你是为了什么而证悟空性?
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抉择内在的精神世界无实有 现在再反过来观察我们自己。佛经中讲人是由五蕴组成的。我们都知道,人的肉体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等构成.. <详情>
2021-03-22
波粒二象性
【编者按】为什么电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当你看你的小狗的时候,它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下次再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于是,你的大脑自动填补.. <详情>
2021-03-20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第三个回向,是宗喀巴大师自己的一个回向。这个回向非常重要,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每一次发愿、回向的时候,都要这样回向:《缘起.. <详情>
2021-03-02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 稻秆经系列 · 190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A story about you这个地方《稻秆经》的原文有问题,《稻秆经》的这个问题不是翻译的问题,后来藏文的佛经也经常有这样子的问题。最早的时.. <详情>
2021-02-21
何谓如来藏
分巨商家居安防何谓如来藏1、如来藏的不同称谓如来藏也称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传佛教里,还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圆满。这些名称都是不矛盾的。2、大空性.. <详情>
2021-02-10
人生十大必须
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作为佛教徒,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如果不做,就无法走上解脱之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 <详情>
2021-02-08
证悟空性的方法
不生、不灭、不住Like the Star River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