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何谓如来藏及抉择如来藏的方法

慈诚罗珠堪布

何谓如来藏及抉择如来藏的方法

一、何谓如来藏

 

1、如来藏的不同称谓

如来藏也称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传佛教里,还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圆满。这些名称都是不矛盾的。

  

2、大空性与小空性的区别

《中论》、《入中论》中讲的自空中观与空性,仅仅是指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其中没有提到光明的部分,所以称为一般的中观;而引入了如来藏光明的他空中观,就属于大中观、大空性。

  

3、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如何不矛盾

如来藏本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其本体不存在、不实有、虚幻、空性;另一方面,是光明、纯洁、永恒、真实。

  

在学中观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观点:真实不虚和虚幻空性是对立、矛盾的,任何一个物质只要是真实的,那就不是空性。只要是空性,那就不可能真实、永恒、常住不灭。只要承认实有的东西存在,则无论再高明,也顶多不能超越唯识宗的观点。

  

这种观点从何而来呢?就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以及龙树菩萨的《中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传递给我们的。因为这些经论主要讲的二谛,是显空二谛,在显空二谛的范围内,真实、实有与空性就是矛盾的。

  

但学过第三转法轮经论的人就不这么认为了,因为第三转法轮时所讲的二谛,是实在和现象的二谛。在第三转法轮当中,佛陀非常强调如来藏是实有的、常住不灭的,还说如来藏是究竟的“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真实不虚和空性也不矛盾,如来藏既是真实、常住不灭的,但同时也是空性的。

  

在第三转法轮的经典,或者《赞法界颂》、《宝性论》等他空中观的论典当中,否定了世俗谛,认为这些都是无明的产物,是众生的幻觉,最后剩下的,经论中用“常住不灭”或“真实不虚”等词句来形容,但这只是在名称上与龙树菩萨破斥的实有、常有等相同而已,实际上并不是一码事。

  

在第三转法轮的二谛当中,第二转法轮的经典与龙树菩萨破斥的实有——人我和法我、人我执和法我执属于世俗谛。也就是说,第三转法轮把除了真实不虚的如来藏,或诸法本来面目以外的所有东西,都列入了世俗谛,实际上也连带将“人我”和“法我”一并破斥、否定了,所以三转法轮与二转法轮的中观并不矛盾,只是名词上看似冲突而已。

  

4、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区别

在《楞伽经》等大乘经典、中观论著以及密宗典籍当中,有时会把如来藏称为阿赖耶识,那如来藏究竟是不是阿赖耶识呢?

  

其实,阿赖耶识这个词也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是唯识宗所说的,属于八识当中的阿赖耶识;另外一个就是表示如来藏的阿赖耶识。

  

二者虽然名称一样,但实际上是大不一样的: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是实有的,但同时也是无常的。换言之,唯识宗讲的八识里面的阿赖耶识,是众生意识的一部分,是无常、有漏的有为法,属于轮回的范畴;而如来藏不是有漏、无常的有为法,也不属于轮回,是佛的智慧。在他空中观的经论中,永远不会承认如来藏是无常的。

  

另外,诸如法界、光明之类的词,也会在不同的经论中表示不一样的内容。如果没有真正系统地学习,就不能了解佛的密意,更不能给佛法妄下断语。

  

不看书的人自然不会有怀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书中讲了什么。看过书的人,才会有很多的疑问。有了疑问,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会对修行有一些影响,所以,文字上的误会与疑难一定要化解,这样才能放心大胆地修行。

二、抉择如来藏的方法

  

1、抉择空性与光明的两种因

  

要说明一个问题,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这在佛教因明里面,叫做因或者量。

  

除了禅宗、大圆满或有些密宗修法不需要观察,直接可以亲身体会到心的本性空性光明以外,其他修法在抉择心的本性的时候,都要用到两种不同的因。抉择空性所需要的因,就是《中论》、《入中论》所讲的中观自续派以及中观应成派的因,也叫做观察胜义因。它可以证明心的本性空性,能破除我们的人我执与法我执,却不能证明心性的光明部分。

  

抉择光明所需要的因,叫做清净因或清净见因。《定解宝灯论》第六品中讲的多数内容,就是清净见因。

  

什么叫做清净见因呢?比如说,六道众生各出一个代表,再加上八地菩萨与佛,一共八个不同的观察者集中在一个地方,共同观察同一碗水,则会有八种不同的现象,依次越往上面越清净——饿鬼看到的现象,比地狱众生看到的要相对清净一些;旁生看到的现象,相对而言又比饿鬼的清净一些。其中的八地菩萨,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一个是清净无垢的甘露,另外一个就是五方佛的佛母。在佛的境界中,没有风、水、地、火等物质,一切都是光明和空性。这是显密公认的观点。

  

因为越往下层,业障越深,而外面的环境,实际都是心创造的,所以周边的现象也越不清净。在这一点上,唯识宗说得不错。

唯识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实相唯识宗认为,因为有了心,才有了外面的现象,所以外境就是心或心的现象;假相唯识宗认为,外境不是心的现象,而是心创造的一种幻觉。

  

无论是心的现象也好,还是心创造的也好,反正外面的景象都不是独立的东西,而是与心有着密切关系的幻相。因为是幻相,所以既不能说它是物质,也不能说它是心,因为幻相就是虚妄的,不存在的。总而言之,从小乘到密宗都公认,外境是心创造的。

 

既然外境是心创造的,所以创造外境的心如果清净,它所创造出来的外境也是清净的。如果心不清净,它所创造的外境也不清净。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待 · 续


连载中

如来藏本身,就是光明与空性的综合体

心的本性——如来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6
文章点评
2021-05-05
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 ——人生十项所知
人生十项所知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SUMMER痛苦是出离的因,应当了知它是善知识生活显得一帆风顺的人,很难产生出离心,容易把生活过于理想化,天天都自鸣得意地.. <详情>
2021-04-29
你是为了什么而证悟空性?
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抉择内在的精神世界无实有 现在再反过来观察我们自己。佛经中讲人是由五蕴组成的。我们都知道,人的肉体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等构成.. <详情>
2021-03-22
波粒二象性
【编者按】为什么电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当你看你的小狗的时候,它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下次再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于是,你的大脑自动填补.. <详情>
2021-03-20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第三个回向,是宗喀巴大师自己的一个回向。这个回向非常重要,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每一次发愿、回向的时候,都要这样回向:《缘起.. <详情>
2021-03-02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 稻秆经系列 · 190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A story about you这个地方《稻秆经》的原文有问题,《稻秆经》的这个问题不是翻译的问题,后来藏文的佛经也经常有这样子的问题。最早的时.. <详情>
2021-02-21
何谓如来藏
分巨商家居安防何谓如来藏1、如来藏的不同称谓如来藏也称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传佛教里,还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圆满。这些名称都是不矛盾的。2、大空性.. <详情>
2021-02-10
人生十大必须
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作为佛教徒,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如果不做,就无法走上解脱之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 <详情>
2021-02-08
证悟空性的方法
不生、不灭、不住Like the Star River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