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氏门中应该怎么求,才能“有求必应”?

天天佛禅

在这个人世间,渴望与美好相遇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神圣的三宝殿堂承载了太多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期许,燃香供佛、合十顶礼,人们在佛前许下心愿,他们相信慈悲的佛菩萨会让他们心想事成,如愿以偿。其实,“佛氏门中,真的有求必应”,但是究竟应该怎么求?你知道吗?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见到了一个每天都礼拜六方神的年轻人,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要拜六方神呢?这年轻人说:祈祷神给我降福免灾!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迷信。”
于是,佛陀把他领到河边跟他说:你扔一块石头到河里去。年轻人把石头扔进河里去。佛就问他:现在你能不能祈求神明保佑这个石头不沉下去?年轻人摇摇头,这种事神不会保佑的。为什么?石头放进水里一定要沉进水里去的。
释迦牟尼佛再问:如果你现在倒一碗油在水里头,你能不能祈求神明把这个油沉到水底下去呀?那年轻人说:这也不能求,求不来的,油放在水上一定会浮起来的。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了,他说:一个人做恶,就像把石头扔到水里头,它一定会沉的;做善就像把油倒进水里头,它一定会浮上来的。这一沉一浮是因果的自然规律。做善一定得福报,不求神明保佑也会得善果;如果做恶的话,一定得恶报,即使是求神明庇护,也还是要感受恶果的。这是宇宙间的真理。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智慧得智慧,求长寿得长寿,求男女得男女,有佛法就有办法。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立志发愿,奉行诸善也必能喜得贵子,关键就在于要如理如法的去修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眷属如意、家庭和睦、财源广进、子孙昌盛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福报。在佛菩萨面前,我们习惯于求福,却不知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若不断除恶念、恶行再多祈求也无益。我们说信佛,其实是信因果。想要得福报,就要种福因;想要离苦祸,就得断诸恶。一切苦乐福祸,都取决于你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福乐之因。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只要你持续行善积德,好运不求自来。
我们还要知道吉凶祸福的根本发于内心,六祖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需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招感身外的功名富贵。为人若不知反躬内省,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就算用尽心机,也是两手空空。
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心是一切福祸种子,自心是正报。自心以外的,包括身体、家庭成员、生活环境、物质环境等一切环境,统统都是依报。佛告诉我们:依报要随着正报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地好,外在的一切都会趋于吉祥如意,这也是心想事成的原理。
“心是我们命运的源头。心贫穷是永远的贫穷,心富有未来必将富有,只要心不苦难,我们的生命就不会有苦难。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了立身行道与生命追求的方向,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与爱同行,与光明同在,让我们的内心升华,这样就能心想事成,所求如意。阿弥陀佛!”

6
文章点评
2020-03-27
在寺院吃斋饭,需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 <详情>
2020-03-27
善用七种心,善对九种人!
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 <详情>
2020-03-27
学佛一定要知道如何修福修慧
文:如瑞法师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 <详情>
2020-03-27
学佛是修养自己,不是修理别人!
知识、经验须从修行中完成修养,才能成为智慧,否则将是佛法中所谓的“所知障”,而“所知”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因为“所知”不完整,所以学佛行修要求解行并重.. <详情>
2020-03-26
【每日禅语】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详情>
2020-03-26
梦参老和尚:她念错咒中的字,为什么还灵?
不是咒灵,是你的心灵《普贤菩萨行愿品》梦参老和尚 讲解不论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当中,做的时候,你的心不动,这就是随缘了。咱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 <详情>
2020-03-26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报,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出家!
《明史 ·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饥荒时出家为僧的.. <详情>
2020-03-26
这几种动物在佛经中有着这样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