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教中所谓的“智慧”从何而来?

佛教基础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指善于明察秋毫,并能通情达理。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定点,明白到世间万物就像《金刚经》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就像《心经》里,佛在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时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得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都是因为他能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无自性,并能在空的境界中悟到真空妙有的道理,而发起大慈悲心去广度一切受苦的众生。智慧从哪里来?世间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相叫“智慧”。若想得到人生的智慧,就要在一切人、事、物中去体悟其中的奥妙,在奥妙中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主动去运转各种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否则我们的心每天都会被千变万化的人、事、物牵着鼻子走而困惑终身。根据佛陀给我们的启示,人的智慧来自三个方面:文字般若(智慧)。我们博览群书,精通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便可以在知识里悟出人生的道理。佛陀认为万法不离其宗(道理),不管是文学、哲学、历史、艺术或宗教,其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我们在这些人生经验中便可以得到启发而生长智慧,读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净化心灵。观照般若(智慧)。我们除了在文字上得到人生智慧之外,还可以用心去体悟身边周遭事物规律性的变化,获得宇宙人生的智慧。比如说,当我们身处加拿大东部,亲身体验到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变化,便能明白大自然无常的道理;当人生活到七、八十岁时,便会觉悟到人生如梦,数十年转眼便消逝;又当觉察到身边的朋友,或自己的亲信为了利害关系背叛自己时,顿时觉悟到人心莫测,我们如果能够在瞬间万变的梦幻人生里积极进取,不消极,乐于关怀他人,奉献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智慧。实相般若(智慧)。我们如果做好了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的工夫,实相般若自然现前,那么究竟什么叫实相般若呢?实相般若的意思是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环境,都能当下明白其原由,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它,解决它,最后接受它。一个人如果有实相般若,便能超然于物外,身心自在,当下解脱;能够做到如莲花入污泥而不染,在众人皆醉时,独自觉醒,每天虽然杂务缠身,都保持着一颗清净安祥的心。

文章点评
2023-11-29
基本佛法1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基本佛法10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VarittaSila)是戒行的修习,避免作坏的事。众善奉行(CarittaSila)是道德的修习,修习善的事..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第一:普通布施波罗蜜,中级布施波罗蜜,上级布施波罗蜜。第二:普通持戒波罗蜜,中级持戒波罗蜜,上级持戒波..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八难或八非时(Akkhana),那就是不要:(1)生于地狱中;(2)生于饿鬼中..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7二善趣
基本佛法7二善趣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二善趣也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二善趣(人,六欲天),初..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6四恶趣
基本佛法6四恶趣(Apāya)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四恶趣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人,六欲天,初禅..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4世间
基本佛法4世间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杂阿含二三三经](世间)[大正大藏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三皈五戒求受者念: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二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三次,尊者大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