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怎样化解心中怨恨?这里有三个方法

佛答

文:净界法师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
你不要小看我们内心是无形无相的,《楞严经》一再强调,我们心中会创造相状出来。
所以你心中的恨会产生细胞病变,因为它的那一种力量,是无形相的。我们在观内心的时候——即空、即假、即中——它没有形状,但是它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当的把自己负面的能量化解掉!蕅益大师他提出了如何来化解心中的怨恨:
第一个 随缘消旧业想:
这是我们一般常用的方法。我对你这么好,你还不把我当一回事…那就是欠你的!前生欠你的,来还债!一个人经常去做一件好事情,但是你所得到的果报,却是跟你所做的因地不相符合,你的果报非常的差,那就是有两种情况:
(一)你本身有罪业,先把罪业逼出来。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善法,它不是先表现善法,它先进入阿赖耶识,先把恶法逼出来,就是你本来有三恶道的果报…重报轻受。
(二)你真的欠他,没办法,没得说!
随缘消旧业,这是比较消极的看法。
第二个 当善知识想:这是积极的!
这是菩萨示现来考试的,我必须通过这个恶因缘来增长我止观的力量来增长我忍辱的功夫。忍辱的功夫不是在顺境完成的,忍力是从逆境的观照当中,点点滴滴的,不断的调整自己,失败了不放弃,不断的调整,慢慢、慢慢,你的忍力才会培养出来,是从逆境中培养。
第三个 代众生受苦想:这更难了!
代众生受苦想,就是我们从逆境当中学吃亏,从吃亏当中培养一种慈悲的胸怀、菩提心的胸怀。
忏公师父说:一个菩萨你不学吃亏,你很难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在学吃亏,这个吃亏就是——忍让。
不过也有人说: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唱唱炉香赞也不错,妙境长老就这么讲:有时候我们在修念佛止观的时候,诶!很顺畅,这车子开得很顺,路上没有什么石头;有时候你怎么修,就是都不得力,挫折感很重,诶…唱唱炉香赞…真的有效。你就在山中哼个炉香赞,唱完再去打坐,诶,不同…整个情绪有变化…总而言之,你一定要把负面的能量,把它释放出来。
一个人经常把负面的情绪隐藏在心中,你很难去关心别人,你就很难发菩提心。因为:你自己都不可能快乐,你不可能给别人快乐,你自己就闷闷不乐了,你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所以我们要知道怎么去化解自己的障碍,我们内心本来是没有障碍的——心本无生,因境有。
我们学习《楞严经》就要知道,我们心中是什么都没有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因缘假相显现出来的,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一个东西——它会假借因缘生,它一定可以假借因缘而灭。
你有本事把它创造出来,你就有本事让它还灭,它本来就没有的。所以佛教是讲双向的,你能够让它缘起,你就有本事让它还灭。
烦恼是本来就有的,那就糟糕。本来就有你怎么消灭呢?所以菩萨要有善巧——你要怎么去化解…人生的确是充满了不圆满,因为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善业,但也累积了很多的罪业;在得罪业果报的时候,的确是有一些困境,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去化解它,不要继续让它产生一个怨恨。

文章点评
2024-06-13
福报来临时,如何才能守住?
修行是很真实的,不要去看道场的过失,看僧人的过失。各有各自的因果,你修了你的,谁也拿不走。福报要慢慢培,有福报,还要有智慧,不然福报来了,也很危险。发.. <详情>
2024-06-12
学佛真的要断除一切欲望吗?
欲望都是不好的吗?欲望,有希求、向往的意思。我们通常都向往长生、渴望更漫长的生命与更健康的身体,也即“生存”。而在“生存”的基础上,又衍生出“离苦得乐.. <详情>
2024-06-09
请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准备当佛学家呢?
问:接触佛教后,觉得佛教博大精深,于是产生一种愿望,想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经典和修行,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工作、家庭都非常繁忙,怎么办?答:请问你们当.. <详情>
2024-05-31
如何面对修行路上的考验?
贤良的人格是修行的基础学佛法以贤良的人格为前提,一个人人品不好,佛的事业没办法承担,你魔的那道关也很难过。很多时候,不是靠法过关,关键是看你的人品,人.. <详情>
2024-05-24
你还在抱怨吗?
人生可以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豁然开朗,也可以是翡冷翠的一夜;可以是通往净土的修行,也可能是堕入地狱的狭路。生活中每次给你的考验,尽全力的把它处理好;你的.. <详情>
2024-05-24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 <详情>
2024-05-24
学佛学什么?进来看看!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根据佛教这五条戒.. <详情>
2024-05-24
怎样化解心中怨恨?这里有三个方法
文:净界法师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