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何为真正的坐禅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我们昨天和今天都讲了很多的理论。那修的时候怎么修呢?非常简单,就三个字:住、动、明。


修的时候,毗卢七法就不用讲了,这个毗卢七法坐好以后,大家开始观心。怎么观心呢?很简单,没有任何其他的,就是往里面看自己的心,这时就有两种可能:有些时候,我们的心是如如不动的,停留在阿赖耶的层面上,这是一种状态;另外一种状态就是动——起心动念,往里一看就有太多太多的杂念。


要不就是动,起心动念、各种各样的念头;要不就是没有念头,就安住。除了这两种以外,不会有第三种。这两种都可以,都没有关系,我们对这两种情况不需要做任何的取舍。住就是住,动就是动,这没有好坏的区别。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明,自知自明的明。我们这样静下来了以后,如果它是安住的状态,那我们非常清楚地、自知自明地知道:它是安住的,它现在没有念头,是平静的状态。如果它是有念头的话,那也知道:它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个念头出来了,然后又消失了;又出来了又消失了。你就作为一个旁观者,任何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不要去打击、不要去控制,然后也不要跟着它走。比如说,有些小孩在一位老人的旁边玩耍,那这个老人他不需要去阻止这些小孩,他也不需要做什么,他就在旁边看着就可以了。



同样地,各种各样的念头出来的时候,你也不要去控制它,你就看着;然后没有念头的时候,你也不需要希望有念头,你也不要鼓励它,让它有念头,就看着。这就叫作明——自知自明。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明是不是开悟了呢?还不是。


自知自明有两种不同的意思。第一种是我自己内心的情况一清二楚,这叫作自知自明,这是在世俗的层面而言。比如说我现在有杂念或者我现在没有杂念——这叫作明。这是一个过程,当然不是最终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禅修的方法。


第二种是在观心的过程中,我们之前四加行、五加行全部做到位,然后对上师,对大圆满、大手印的法有满满的信心,再这样去观心,有一天这个“明”就会提升到什么层次呢?从意识的自知自明,提升了到智慧的自知自明。这个时候的自知自明,它就是刚才讲的识心、悟。它当下就悟了,它当下看到每一个念头都是如幻如梦的、空性。那这叫作开悟。


我们再看看《坛经》的这个禅修是什么样的呢?非常有意思的。善知识,何名坐禅”,什么叫作坐禅?什么叫做打坐呢?此法门中”就在禅宗的法门当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我们对外面的任何一个东西,不起任何的执著,就叫作坐。平时我们认为坐就是人坐下来,然后禅就是坐下来以后再去打坐,这叫作坐禅。人家不是这样解释的。没有任何的念头,对外面的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样东西,我们没有一点点的执著叫作坐。



更重要的是“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往里观察的时候,我们看到我们心的本性是如如不动的佛性。这个时候,我刚才讲到的明就提升到这个层面了,就是内见自性不动,这叫做禅。这些解释的方法跟大圆满是一模一样的。平时我们理解的坐禅、禅修还有定、慧,跟禅宗讲的不一样。我们平时讲的这些都是在普通的层面上去理解、去解释,禅宗这就是在很深的层次、境界当中去理解坐禅、定和慧。这特别有意义,最后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些。


我们前面讲过了,这个自知自明,我们随时随地都是可以做到的。一般理解上的自知自明就是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在活动、在停止。这个明我们什么时候都能体会到的。那怎么样让它变成《坛经》所讲的内见自性不动呢?禅宗它没有讲其他的方法,就只有参禅、参话头这样一些简单的方法去把它提升。密法它用的东西、方法非常非常的多,主要的一个就是修四加行和五加行,培养对上师、三宝、佛法和大圆满的信心,然后再加上上师瑜伽。通过这些方法,把明就提升到内见自心不变的层面,那这个时候就是真正地悟了,悟就是这样子的。 这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大家一定要努力。


最后祝大家六时吉祥,早证菩提。大家好好地回向一下。我们讲的这个法非常深奥,非常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这个真正是功德无量的。这个无量的功德我们要分享给天下所有的众生。首先是以自己的父母为首的天下所有的众生,然后是自己需要回向的某些人或者动物、宠物。我们希望因我们的这个功德,能让天下所有的众生幸福、快乐,最终大家都能够成佛、离苦得乐。以这样的发愿,大家一起来回向。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依止上师是我们学佛的第一个缘起

禅定和智慧是一体的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6
文章点评
2020-12-18
证悟是往里看,不是往外看;证悟是简单化,不是复杂化
心的本性犹如虚空。说简单,当然不简单,如果简单的话,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证悟了呢?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说很难,也没有那么难,为什么没有那么难呢?因为没有那.. <详情>
2020-12-17
广大资粮积累7步骤
下面简单谈谈受菩萨戒的方法。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受菩萨戒仪轨广为宁玛巴修行人所用,我们平时念的仪轨,就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他的教派,如格鲁巴传承也有.. <详情>
2020-12-16
证悟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
“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心的本性,当然没有这样的性别之分。“亦无僧俗老少”,心的本性是僧还是俗,还是老或少?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无圣无凡”.. <详情>
2020-12-15
积资考点虽迟但到~
POINT.积资考点虽迟但到曼荼罗修法的注意事项无论哪一种曼荼罗修法,在每次供完之后,就可以拨过一颗念珠以计数,并将基盘上的供品倒掉,以便开始下一次的供修。.. <详情>
2020-12-14
理论随时有可能会动摇,但证悟不会有任何动摇
之前我们也讲过,比如说善恶、增减、垢净等等,是有垢才有净、有生才有灭,所以都是相互观待、二元对立。这些都是意识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心的本性上面是.. <详情>
2020-12-13
【八关斋戒小提示】明天是藏历十月三十
八关斋戒藏历十月三十2020.12.14上师教言这两年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人的所谓学佛,只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既不特别地强调下一世怎么样,更不寻求解脱,主要.. <详情>
2020-12-13
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编者按对于生命来说,死亡是俶然的结束。对于生命之外的永恒,死亡便是又一个开始了。虽然我还没有死过,但曾经做临床医生时候,目睹过许多死亡。也送走过很多病.. <详情>
2020-12-12
脑死是否等于死亡?
对脑死亡或神经系统死亡的诊断WINTER【编者按】1968 年,哈佛脑死亡标准首次正式定义了脑死亡 / 神经系统死亡。尽管随后诸多指南和协议等不断修订脑死亡的概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