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陀的最后遗教《大般涅槃经》(013)无常、苦、空、无我

实证的佛教

无常、苦、空、无我

很多出家人听到世尊一定要涅槃,都感到忧愁,哭着跟佛陀说:

世尊!快无常、苦、空、无我。世尊!譬如一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这些阿罗汉还没有发心求大乘法,他们认为无常想是最好的法,因为它能够除一切想,可以让你证涅槃。修行的方法有高下之分,就像没有一座山可以比得过须弥山,没有一个比得上转轮圣王,世尊用种种譬喻说无常想是最尊最贵最好的法。迹就是踩出来的脚印,所有的动物当中,大象踩出来的脚印最大。鲸比象还要大,但是鲸不会有脚印。

有精勤修习之者,能除一欲界欲爱、色无色爱、无明、憍慢及无常想。

从欲界欲爱一直到无明、憍慢都是属于声闻人要灭掉的十种烦恼(五下分结和五上分结),这我们不详细说。你看到「及无常想」,无常想也要把它消灭掉,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佛教的涅槃远离一切法相,所以最好的修行法门,不但能把其他法相灭掉,甚至也能够把自己这个修行法门的法相消灭掉,这样才是最好的法门。无常想本身也是想,无常想也在无常的范围,所以它可以把自己也对治掉。临终的时候,如果还有无常想,是入不了无余涅槃的,因为无常想也是五阴的造作。

这个法义很重要。修行人必须离开一切的想念,乃至不能想修行的方法,甚至也不能想念涅槃,这样才能顺入涅槃。顺入涅槃是说他的五阴已经不再造作,七转识不再攀缘,在这种状况之下顺入涅槃。注意一下喔!这个差别很大,你想要入无余涅槃,这个「想」就是造作,属于想阴和行阴,五阴相现前,就入不了无余涅槃。能够入无余涅槃的人在临死的时候没有造作之想,这个是声闻法修习的关键所在。无常想对治其他的法相以后,还可以反过来对治自己,就好像一个人拿了一把锋利的弯刀,把自己的头砍掉,能够对治的也被自己给对治掉了。无常想就是这样,对治一切的想,最后也把自己断掉,这样才可以离开一切的法相,取证无余涅槃。

这些阿罗汉其实是重述世尊先前在《杂阿含经》的教导:

譬如一切众生迹,象迹为大……譬如阎浮提一切诸河,悉赴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暗冥……譬如转轮圣王,于诸小王最上、最胜。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1]

《杂阿含经》说声闻法里面最好的法就是无常想。《心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等大乘经说最胜妙的法是般若波罗蜜,只有跟它相当的,没有更好的。有的人可能会问:「佛教不是讲诸法平等吗?为什么要分别高下呢?」其实,诸法平等是站在大乘胜义谛的立场而说的,在世俗谛中,还是有高下之分。况且,你要是真的知道诸法平等,一定知道般若波罗蜜是最好的修行方法,不用再去找别的方法。要是你不会契入大乘胜义谛,小乘的胜义谛也很好,无常想可以让你契入声闻乘的胜义谛,所以它是声闻乘最好的法。白骨观、不净观、数息虽然也是佛教承认的修行法,但都比不上无常想。因为那些方法,是共外道的,必须经过转折,加上佛教的义理,才能契入胜义谛的无相境界,而无常想可以除一切想,甚至也可以除掉无常想,所以它是声闻乘最好的法。

数息、白骨观、不净观,虽然比不上无常想和般若波罗蜜,还是比较正规的法门。有些法门古怪到让人受不了,可以用索隐行怪来形容,大家不必被这些奇怪的法门给迷惑了。双身法就是索隐行怪,好好一个修行人,男的要找女的,女的要找男的,两个做爱说是修行。有些人把这种法门吹嘘到比天还高到,你要看到底有没有事实和经教的依据。讲到这里,我心里面很难过,因为我的朋友就有人相信这种话而去修这种法,烦恼越修越重。

还有人会教你炼丹、服药、练气功等等,你就问他:「你这个真的是最好的法吗?佛经讲声闻法最好的法是无常想,大乘法最好的法是般若波罗蜜,没有更好的。」如果你觉得般若波罗蜜还不够,顶多再修普贤行愿,不要去修奇怪的法门,那只会浪费你的时间而已。你可能会问:「如果单修般若波罗蜜,而不修普贤行愿和一切善法,难道可以成佛吗?」其实,修一切善法也是般若波罗蜜的内涵,你要真懂得般若,就会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法,这时候自然就会修普贤行愿,乃至一切的善法。我们要掌握总持门,把所有的知见和行持全部摄归一个法,这样才能跟不二法门相应。

世尊!如若离无常想者,今则应入于涅槃;若不离者云何言「修无常想,三界爱、无明、憍慢及无常想」?

如果如来你会离开无常想的话,你就不应该入于涅槃。因为按照声闻人的观念,蕴处界无常,会有种种的痛苦,所以必须远离,入无余涅槃。如果佛世尊真的离开无常想,何必跟声闻人一样入涅槃?如果你离不开无常想,又何必告诉我们「要修无常想,以便离开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无明、我慢和无常想」?

这是在离和不离上面作文章,真正的佛法是应该是离而不离,不离而离。他们又说:

世尊!譬如帝王知命将终,恩赦天下,狱囚系闭悉得脱,然后舍命;如今者亦应如是诸众生,一无知无明系闭皆解脱,然后乃入于般涅槃。我等今者皆未得,云何如来欲放舍入于涅槃?

这是一个譬喻,有的帝王知道自己快没命了,就大赦天下,把监狱里面的犯人都放出来。如来你现在要入涅槃,但我们还受到无明的系缚,你应该把我们无明系缚解除掉才可以入涅槃。

无明有很多种,阿罗汉所断的无明叫做一念无明,一念无明就是五上分结跟五下分结。另一种无明叫做无始无明,不知道一切的种子有什么功能差别称之为无始无明,也就是说,只要未证一切种智就会有无始无明。这些阿罗汉已经断掉一念无明,所以他们讲的无明是无始无明,他们说:「我们现在都还有无明,世尊怎么可以入了涅槃,我们以后要怎么办?」

下面的经文也是声闻人为了劝请世尊莫入涅槃而说的话,我们就不解释了。其中的 非母母想,非姊姊想是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妈妈,我把她当成妈妈;不是我的姊姊,我把她当成姊姊。」这个比较有趣,我们来谈谈。这类的句子,在《金刚经》有很多,例如:「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是在讲,一切有为法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所以所谓的「微尘」「世界」等等的假名,只是随顺世俗而说,并没有真正的微尘、世界;乃至一切的法相,也是如此。同样的道理,「非母母想,非姊姊想」,并不是认错人,而是说你此世的母、姊其实都是第八识所变现出来的五蕴身,在无量劫当中,大部分的时间并不是你的母、姊;如果就第八识而言,根本什么都不是!这个刚好跟《金刚经》的法义完全吻合。

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要是妈妈去世了,他就会很感叹:「人皆有母,我独无!」这就是取相分别。大乘见道位以上的菩萨,知道五蕴不真实,只有第八识真实,五蕴既然不真实,基于五蕴所生的亲属关系当然更不真实。声闻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也会知道,五蕴与「我」不相异,那个「我」则是众生平等,并不是谁的妈妈。有这种见地,并不妨碍世俗上尽孝道,因为你既然没有挂碍,自然可以随顺一般人的想法。如果你的母亲口渴要喝水,你既然不会取相分别,倒一杯水不过是举手之劳,立刻就做了。恶人取相分别,看到的是「贫穷、无知、懒惰的老女人,只会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善人取相分别,看到的是「对母亲应该尽孝」。因为取相分别的缘故,便有六道轮回,恶人下三恶道,善人生于人天。你如果不取相分别,你就不会受到这些法相的系缚,能够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经常安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中。

于相而离相,意思是说,在世俗谛上你还是会知道「妈妈口渴要喝水」,但是在胜义谛上,你知道这一切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就好像玩网络游戏的人,他在取宝物的时候,知道宝物是虚妄的。于念而离念,意思是说,在世俗谛上你还是会起各种念,但是以胜义谛来说,这些念也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有念、无念皆是如此,又何必强行压制念头的起伏?你只要掌握这两句话的意思,就可以发起轻安,成就修所成慧。接下来,只要机缘到了,你就会突然现观到第八识具体的作用,能够同时在世俗谛当中分别观察,又能够安住在胜义谛的无分别境界里面,这是大乘见道者所安住的实相般若。

声闻人没有办法这个样子,他们在修习无常想当中,碰到有造作相现起,要立刻用解脱知见对治,不再起造作之想。像菩萨所修的善法,往往是很麻烦的,声闻人的修证越好,就越没有办法做。声闻人没有办法修菩萨行的原因就在这里。大乘见道位以上的菩萨,他可以在利益众生的同时,同时安住在远离一切法相的境界里面;这是因为他们有超胜的见地与修证方法,这不是声闻人可以比拟的。

现在这些声闻人跟佛陀讲:「我们还没有证得大乘法,你不应该舍弃我们入涅槃。」他们又说:

世尊!譬如有人叹芭蕉树以为坚实,无有是处;世尊!众生亦尔,叹我、人、众生、寿命、养育、知、作者、受者是真实者,亦无是处;我等如是修无我想。世尊!譬如浆滓无所用,是身亦尔,无我、无主;世尊!如七花无有香气,是身亦尔,无我无主;我等如是,心常修习无我之想,如佛所:『一诸法无我、我所,汝诸比丘应当修习,如是修已则除我慢,我慢已入涅槃。』世尊!譬如鸟迹,空中现者,无有是处;有能修习无我想者而有诸,亦无是处。

如果有人以为芭蕉树很坚实,根本毫无道理。要是把芭蕉树一叶一叶地扒下来,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树干。这些拼凑出来的因缘所生法,你硬要说有什么我、人、众生、寿命那些东西,根本没有道理。我们声闻人用这种方式修无我想,五阴将来一定都会坏灭,找不到常住可以称之为「我」的东西。

他们讲的都是正确的声闻法,没有过失可说。所以世尊称赞这些比丘: 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无我想。这些声闻比丘又说:

世尊!我等但修无我想,亦修习其余诸想;所谓苦想、无常想、无我想。世尊!譬如人醉,其心愐眩,诸山河石壁草木、宫殿屋舍、日月星,皆悉回转。世尊!修苦无常想、无我等想,如是之人名为圣;多诸放逸,转生死。世尊!以是因缘,我等善修如是诸想。

「我们除了修无常想之外,我们还修无我想,还有苦想、无常想。世尊啊!就好像一个人喝醉酒,躺在地上,看山河大地都在旋转。不修苦想、无我想、无常想的的人不能叫做圣人,他们是放逸偷懒的人,会在六道轮回当中不断流转。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善于修习这样子的无常想。」他们在表达自己对声闻法的肯定。

[1]《杂阿含经》卷10(CBETA, T02, no. 99, p. 70, c15-25)

9
文章点评
2020-11-11
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79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释觉舟法师 读诵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 <详情>
2020-11-11
衣中宝珠(076)断、证差别;究竟位五种相
120;120( )又复差别者:「比丘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是名比丘断爱欲缚,诸结等法,修无间等,究竟苦边。」121;121(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究竟边际,究竟离垢,究竟梵行纯净上士。」122;122( )又.. <详情>
2020-11-11
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80现一切色身三昧
释觉舟法师 读诵「一切众生憙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实时得一切,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供养于世尊,为求无上慧.. <详情>
2020-11-09
正解龙树菩萨《中论》“八不中道”
正解龙树菩萨《中论》“八不中道”般若经常常使用大量的像“无有亦有”、“无有去来,而亦去来”、“不破不坏,不断不绝,不出不灭”这样的词句。你要知道,为.. <详情>
2020-11-04
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77此经功德无尽;诸佛神力
此经功德无尽第二个重点,「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这是因为,随便拿一个法出来,佛都可以告诉你这个法为什么是由第八识所生,为什么要平等地依止在第八识上才能继续运转下去,等等。法有.. <详情>
2020-11-02
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76如来一切所有之法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详情>
2020-10-31
世间中道与出世间中道
世间中道与出世间中道有人在佛法论坛讨论区中贴文如下:岳师兄道鉴:您大作中提及“生涯规划”,刚好目前公司在做绩效考核的动作。其中有自评项目,必须写下自.. <详情>
2020-10-30
法华探微(音频版)连载75威音王佛往事--最初威音王如来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