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大智度论》:佛教中念天的涵义

纯粹佛教

:一般意义上的念天是为了求生天道,属于人天善法。佛弟子应一心念佛及佛法,何以念天?因为,“知布施业因缘果报故,受天上富乐,以是因缘故念天。”,人天善法体现世间因果,因此佛弟子忆念天也是念的因缘果报思想。佛基于慈悲心说念天。大乘的念天是念一切天,超越了声闻念欲界天的局限。

佛教出世间法角度讲,还有一种超越世间意义的“天”,修出世间道就是念天。因此说,“净天者,人中生诸圣人。”,“生净天者,三界天中生诸圣人”。因此,不仅人间是重要的佛法场域,天界中也有一部分圣人的修学道场。

“念天”者,有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问曰:

佛弟子应一心念佛及佛法,何以念天?

答曰:

知布施业因缘果报故,受天上富乐,以是因缘故念天。

复次,是八念,佛自说因缘。念天者应作是念:“有四天王天,是天五善法因缘故生彼中:信罪福,受持戒,闻善法,修布施,学智慧;我亦有是五法,以是故欢喜。言天以是五法故,生富乐处,我亦有是;我欲生彼,亦可得生,我以天福无常故不受;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如是。”

问曰:

三界中清净天多,何以故但念欲天?

答曰:

声闻法中说念欲界天,摩诃衍中说念一切三界天。行者未得道时,或心着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

若能断淫欲,则生上二界天中;若不能断淫欲,即生六欲天中,是中有妙细清净五欲;佛虽不欲令人更生受五欲,有众生不任入涅盘,为是众生故说念天。如国王子在高危处立,不可救护,欲自投地;王使人敷厚绵褥,堕则不死,差于堕地故。

复次,有四种天:名天、生天、净天、生净天。

名天者,如今国王名“天子”。

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

净天者,人中生诸圣人。

生净天者,三界天中生诸圣人,所谓须陀洹,家家,斯陀含,一种,或于天上得阿那含、阿罗汉道。生净天,色界中有五种阿那含,不还是间,即于彼得阿罗汉;无色界中一种阿那含,离色界、生无色界,是中修无漏道,得阿罗汉,入涅盘。

念是二种天:生天,生净天。如是等天,是名念天。

4
  • 素超人网友 2021-12-05 08:32
    是念“兜率天”,且是兜率内院的意思,大悲应念世尊的授记,应于慈氏坐下听闻教授,当来随尊下降而化众。
文章点评
2021-01-22
《大智度论》:入禅定之前的九相观
按:九相观属于不净观,主要属于四念处中的身念处,但实际通于整个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九相观本为声闻乘中凡夫离欲乃至进入初禅的前行修法,本是对贪欲乃..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应于中道善巧观空而离诸邪见
按:这里的三门是从三种视角来观一切佛说法,蜫勒门是略说佛所说法的诸法法性及法相,侧重于佛说法的概要解释;阿毗昙门则是对佛说法中广分别诸法相,以概念化..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禅波罗蜜的意义和基本条件
按:禅为思惟修,禅波罗蜜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思惟修,既有世间禅定中的四禅,也包括出世间禅法。广义的禅定也包括共世间学的种种定,但禅之为禅波罗蜜,是因为它..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忆念作为榜样的佛陀
按:念佛分一般意义上和特殊意义上两种念佛:一般意义上的念佛,首先是心忆念佛,念念在兹,忆念佛的功德、智慧、慈悲等,以佛为榜样,学习佛,称为学佛;特殊.. <详情>
2021-01-22
《大智度论》:什么是精进波罗蜜?
按:于事必能,起发无难,志意坚强,心无疲惓,所作究竟,以此五事为精进相。菩萨以精进力为首,行五波罗蜜,是时,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譬如众药和合,能治重病;菩萨精进亦如是,但行精进,不能行五波罗蜜,是不名菩萨精进波罗蜜。行布施、持戒,.. <详情>
2021-01-21
《大智度论》:诸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
按:“若菩萨摩诃萨知不可得空,还能分别诸法,怜愍度脱众生,是为般若波罗蜜力。”“一切法毕竟空,无有决定性可取可着,第一实法,灭诸戏论。涅盘相是最安隐,我欲度脱一切众生,云何独取涅盘?我今福德、智慧、神通力未具足故,不能引导众生,.. <详情>
2021-01-21
《大智度论》:菩萨乘的四念处禅观修法
按:龙树菩萨从大乘角度重新阐释三十七道品,其中最主要的禅观方法是四念处。菩萨乘的四念处实际上可以看作菩萨乘通用的观修方法。和声闻乘四念处区别在于,这.. <详情>
2021-01-21
《大智度论》: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为三乘共法
按:菩萨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包括所谓声闻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干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