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觉真法师:不是牺牲也非放弃给与是一种生命力

佛说修行

我们一般误解了给予,最大的误解,认为给予便是抛弃,是被掠取、被牺牲了。一个不懂得给予的实在含义的人,一个没有施舍知道的人,他便是以上述这种方法来感触给予举动的。比如,一个商场性格的人,他甘愿给予,是因为有接受沟通的利益。只需给予而没有接受,他就认为他是受骗了,是吃亏了,是被掠取了,甚至是牺牲了。这种思想方法的人,一般不肯施舍,回绝给予还有一种人,他把给予看作是美德,是自动的、毫不牵强的牺牲。他们仍然觉得,给予是我的施舍,是我的失掉,但因为这是美德,所以我肯失掉、肯牺牲。他们认为,给予比接受十分好,因为这是美德,我不求酬谢,我只求给予,我能接受牺牲、忍受失掉。当然,这也现已很不错了。但是,对仁者,对佛陀教化的慈悲心来说,给予还有更高的含义:给予是一种生命力,一种人的善性、赋性、菩萨心。恰是在给予、施舍中,我领会到我的赋有(当然这是精力才干的赋有)。这是一种能量,一种生气勃勃的快乐的正能量。这不是牺牲,不是被掠取,不是失掉,而是在给予的举动中表现了我的生命力和人道中最崇高的施舍;是无我、忘我,无任何自己目的的,是为了利他,为了利群利众,为了效果他人,效果他人的需求。在物质财富的领域内,并不是具有得越多就越赋有;恰恰是能施舍、能给予的人,才是实在的赋有。一个囤积者、小气者,不管他具有多少产业,他惟利是图,他处处防备失掉,他就一定焦虑不安、只怕失掉,他在心思含义上,在他的精力国际里,都是贫穷的,是十分低微、不幸的。小气,恰是贪婪的特别方法。他的心灵一片空空,他持久享受不到那种施舍与给予的喜乐。穷户比有钱人更甘愿给予,这个道理看起来很吊诡,其实也不难解说:因为穷户在心思上比有钱人更不怕失掉。2011年5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初度选出全球19位最肯施舍的慈善家,排行首位的是比尔盖茨,他共捐出280亿美元。其次是巴菲特和索罗斯,他们分别捐款83亿、80亿美元。19人中仅有的华人是李嘉诚先生,他捐出了16亿美元。可见,贫穷的苦楚不是贫穷本身,而是它掠取了穷户享受给予的快乐。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给予的首要含义,并不在于物质的东西,而是在人的精力力气,人品识见,人道中最贵重的东西。实在的给予,一般不是给钱、给物,而是把自己给予出去,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出去。这当然不是说牺牲自己的性命,而是生命中最有能量的东西,比如你的快乐、关怀、常识、仁慈赋性,甚至是才智、福德、原因,生命的悉数表现,悉数天然流露,都可以给予他人。因为给予,你充分了他人,帮忙了他人,以自己的生命感触增强了他人的生命感触。你不是为了接受、为了酬谢才给予,而是为使他人也成为一个给予者,你把自己最夸姣、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带到了更多人的生命傍边,更多的人也成为了给予者。一自己惧怕给予,可以说这自己还没有走向生长和成熟。

2
文章点评
2021-07-04
佛说:《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的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佛说:《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的非常难得和可贵的《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如全部凡夫人中,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榜首,此经亦复如是.. <详情>
2021-07-04
佛说“天阉”的前世今生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复有众生,男根不具,为黄门身,不得妻娶。何罪所造成的?佛言:以宿世时,坐喜犍象马牛羊猪狗,不可称数,令此众生,苦痛难忍,死.. <详情>
2021-07-04
佛说:这几种人死后会堕落地狱
佛说:这几种人死后会堕落地狱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 <详情>
2021-07-04
漫谈“无我”(向庆)
漫谈“无我”向庆 佛教的经典和论著浩如烟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出的修持方法理论也千差万别,故而在印度有二十部之争,中.. <详情>
2021-07-04
佛说:佛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 <详情>
2021-07-04
契入空性引导之关键
契入空性引导之关键越尘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菩提.. <详情>
2021-07-04
缘起缘灭,什么是“因果相续”?
因缘所生的悉数法,当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通常,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 <详情>
2021-07-04
星云大师:真君子拥有四大高尚品德
《佛光菜根谭》:正人不责人所不及,正人不强者所不能,正人不苦人所欠好,正人不计人所不方便。真正人辞富不辞苦,真正人庆道不庆贫,真正人知义不知利,真正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