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弥陀疏钞 | 辈之品之,随因感果(二)

大安法师讲净土

弥陀疏钞

于是器中,辈之品之,成三成九。九之又九,三之又三。又细分之,复应无量。如二部中说。

次明阶等也,辈者,《大本》三辈。品者,《观经》九品。故曰三九。三辈之中,复三辈之,则成九辈。九品之中,复九品之,则成八十一品。辈之无穷,品之不已,则成百千万亿辈品,故曰复应无量。

所以然者,均名念佛,同一往生。而修有事理,功有勤惰。随因感果,地位自别。故《涅槃》说十二因缘,曾无二法,而下智观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者,得佛菩提。

是则诸天共器,食有精粗。三兽同河,渡分深浅。焉可诬也。倘其自负利根,闻说念佛若将浼焉。宁知辈品天渊,存乎其人而已。终不念佛,钝置汝也。好奇负胜之士,幸平气而思之。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存乎其人

那知道这一点就要抨击那一种自视极高的人,这类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觉得自己是上根利智。于是他看到净土法门就是念念佛号嘛,认为这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大概我这个上根利智不需要修这个法门。如果别人劝他念佛的话,那好像是瞧不起他,让他受到了侮辱一样,你劝我念佛啊?你搞错了吧!我是跟那些愚夫愚妇一样的人吗?闻说念佛法门就好像是受到了污染。

当时曹鲁川居士在给莲池大师的回信里面,就批评莲池大师说怎么能把《阿弥陀经》跟《华严经》相提并论呢?提出了他不同的意见。他觉得这毕竟是一个愚夫愚妇所修的法,最多是方等时说的法,怎么能跟大方广这样的教法相提并论呢?

莲池大师给他回信里面阐述了《阿弥陀经》跟《华严经》都是圆教,都是佛的解脱之相。莲池大师对《华严经》也是很推崇的,所以他就说我跟居士在对《华严经》的推崇方面没有两样。我们都是华藏世界莫逆的良友,只是你不理解我区区之心(祖师都是很谦卑——区区之心),现在我知道了念佛法门这么大的一个好处,就进一步想拉居士您到极乐世界成为莲池海会的弟兄呢,不知道居士是不是能够理解我的这份好意。

后来曹鲁川又回信了,他们之间的信笺往返了好几次。他的回信很有意思,他说尊者想与我携手共入莲胎,您是不是看错了?这就好像古人曾经说过的把人捉到一个迷津里面去。我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你让我到极乐世界莲池里就好像捉到迷津里去。

甚至就等于是弃金担草,让我对《华严经》这样一个黄金要放下,去挑你一担草。那就等于说教他去念佛求往生是这么一种情况,好像是对他的侮辱似的。

这种情况可能是很普遍的,不仅是古代,现在也有。如杨仁山居士,他早年学佛是由于读了《大乘起信论》而产生信心的,一辈子也在弘扬《大乘起信论》。开始对净土法门他真的是很轻视。那杨仁山居士以后为什么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为何成为一个教在华严,行在净土的了不起的居士?他谈自己思想的转变就是由于看了莲池大师的这部书!

自从看了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之后,他才知道净土法门是这样的广大精微,才一往情深的来念佛。杨仁山居士是很有学问,很有善根的一个人。他最后觉得念佛是最好的,不会像原来觉得念佛就是把自己看得很低。

同一念佛,而辈品有天壤之别。所以你能得到什么样的辈品就完全靠你自己的行持,你的善根和你存什么心了——“存乎其人而已”。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道理而最终不念佛的话——“钝置汝也”。这句话很有深意,“钝置”就是你废弃了,而且“钝置”也表明你就越来越钝了。你看真正信愿念佛的人,他可能原来很不怎么的。比较愚痴很钝,但是他只要坚持念念念念,念个若干年,就慢慢的越来越灵光了。而如果原来水平比较好的人,他不念佛,不把念佛瞧在眼里,一天到晚钻到文字堆里面,博览群书,弄这个,弄那个,十年二十年后再看看,他就越来越不行了。

这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阿弥陀佛名号光明的加被呀!我们的心很难展开觉悟智慧的芬芳的,我们这个心在污泥浊水里面伸展不出来,一定要靠弥陀名号的强缘把我们内心的智慧给拔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不念佛就是“钝置汝也”,因为你一天到晚都是在妄想杂念堆里面过日子,你哪会有什么智慧?

现在确实有些人学佛是为了好奇,喜欢那种奇特的东西,一听修什么法门能开悟,或者得什么神通能知道前世后世,他很好这些。或者到哪里去有什么瑞相,看到了什么等,这都很麻烦,因为这样搞多了,真是一身魔气。这种好奇特的人,很容易出问题。

上次有个居士来寺里,提到有个同修念佛,现在到精神病院去了。那怎么到精神病院去了?就是因为追求开悟,他这一追求开悟,心太猛了,“嘣”的一下精神分裂了。好奇呀,他没有一种平实的、平淡的心。

“负胜”的人往往是在教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好像很通达,是个大通家。说起来头头是道,再一看他的行持,都不怎么的,言行不一。但是他却要胜过别人,这些好奇负胜之士确实会耽误自己。希望这种人能认真地心平气和地去思维。

净土法门你真念的久了,心会越来越平实,越来越老实,越念越觉得自己业障深重,越念越觉得阿弥陀佛慈悲广大。所以我们离开阿弥陀佛是不行的,就好像一个人离开空气阳光是活不下去的一样。

我们的菩提心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护念,那是会烂坏的,甚至连信愿都很难伸展出来。我们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一定要全身心靠阿弥陀佛。“外慕诸圣”才能把我们的己灵给引发出来。那些说佛力不足以依靠的好奇负胜之人,最终都会耽误自己。


上期 · 回顾

弥陀疏钞 | 辈之品之,随因感果(一)

往期精选

1

一个人的人格、修行怎么去判断?

2

十心向往 | 一个修道人要存哪十种心? 

3

弥陀疏钞 |《佛说阿弥陀经》是属于菩萨藏经典吗?

  

庐山东林寺官方公众号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

官方网站:www.donglin.org
东林寺客堂:199 7929 0048
净土咨询热线:0792 8891134
4
文章点评
2021-01-20
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 释尊一代时教兴起的大致因缘。
腊八节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故使大悲隐然施化,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 <详情>
2020-12-18
印光大师往生日 | 火里莲花,女中丈夫
与徐福贤女士书【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然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往生上品。纵未能亲证三昧,亦得以高预海会,长侍弥陀。由是.. <详情>
2020-12-17
请问法师:破了八关斋戒该怎么办?
信 众 ✿请问法师:持八关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缘破戒了,又没有师父好发露忏悔,我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 ✿答:你要注意了:如果你有特殊的因缘,不能持的.. <详情>
2020-12-17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 | 智慧观照 ,令起欣厌
第四讲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前 言我们继续讨论第四讲——“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属于愿门。上讲我们谈到修净宗念佛法门要发愿,发愿所要参考的依据是阿弥陀佛.. <详情>
2020-12-16
深信因果,独作诸善
精进勇猛地独作诸善,因为我们深信因果,了知作善才能得福报,才能得解脱。一般人不了解善恶因果报应,他就会无所畏惧,以恶为能,以为造恶能得到现实的利益,实.. <详情>
2020-12-16
传印长老书《古德诗集》| 常教妻子张罗网,谁识阎翁下钓钩。
古●德渔人活计在扁舟,南北东西任去留。劈破月华沉棹底,移来山色上船头。常教妻子张罗网,谁识阎翁下钓钩。苦海无边休陷溺,早凭佛力忏深尤。——省庵大师《劝.. <详情>
2020-12-16
请问法师:“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信 众✿请问法师:“厚德载物”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出自《周易》里面的坤卦,这个坤卦的象,六爻皆阴。坤表大地,由这个象就想到大地是宽厚的.. <详情>
2020-12-15
莲池大师开示 | 劝修作福念佛
劝修作福念佛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间天上,快乐逍遥,皆因广作诸福;最紧最要,故曰为先。若欲高出人天,速超生死,直登不退,则有念佛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