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地藏经》的主要精神

云台海会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指导我们走一条修福修慧、利己利人、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按照这样做,不仅不会堕入三恶道,而且还可以从此止恶行善,了生脱死,直到成佛。

《地藏经》上所提到的都是人生在世从出生到死亡,从居家到外出,从消灾难到保平安。这证明了佛法不离世间法,也说明了学佛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学,充分证明佛法是指导人生的教科书。恭敬至诚地珍惜地藏法缘,自然受益无穷。

01

《地藏经》是佛门孝经

佛门有三部孝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经》。孝道是佛法的基础,孝亲是做人的基础,度众生就是孝亲的扩大。“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这个就是孝亲的扩充、发展。反过来说,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会爱护众生,会救度众生呢?所以,离开孝道就没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扩展和深入。

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这个对于孝道的解释,非常之透彻。《地藏经》说,地藏菩萨示现婆罗门女、光目女,孝亲度亲的事迹,地藏菩萨正是以一念孝亲之心,而发展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伟誓愿,给我们作出了典范。

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寺院去求佛菩萨保佑,真是荒唐。

佛教教我们如何做人,你在家不孝父母,到寺院去烧香,捐钱,你的孩子就消灾免难了?那佛菩萨都在受贿了。

佛教讲的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教教我们孝顺父母,你种的这个因,就得什么果。印光大师开示说:你现在当别人的子女,再过几年,你就是父母了,你现在如何对你的父母,就是种因,等于屋檐前水,点点滴滴向后来。如是因,如是果,这绝对没有错的。我们学习《地藏经》,就是体会孝道在学佛上的重要性。这部经正是佛门一部孝经,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02

《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

佛陀在圆寂前,有两部遗嘱。一部是《佛遗教经》。经中告诉我们佛灭度以后,以戒为师,戒律住世就是佛法住世。佛弟子必须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佛教有没有前途,会不会消亡,就要看我们遵守佛陀最后的遗嘱。另外一部遗嘱就是《地藏经》。在《地藏经》里佛陀向地藏菩萨托孤。

释迦佛陀嘱咐地藏菩萨:“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释迦牟尼佛的悲心,明天我就要入涅槃了,今天在忉利大会上,有这么多不可说不可说无量诸佛,无量菩萨及天龙八部前,我将三界中的这些当度、未度的人天众生交待给你地藏,在弥勒下生之前这段无佛时代里,我把弘法的工作,度化众生的工作,代理佛的工作交待给你。由你与观世音菩萨及一切诸大菩萨和天龙八部等救度众生,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这就是诸佛的本怀。

诸佛的本怀、本愿,就是让一切众生,当生当下圆满成佛。在末法时期,我们要认真修《地藏经》,要听佛的话,听地藏王菩萨的话,依佛所行,常随佛学。

佛陀在《地藏经》中的遗嘱,涉及时间长,范围广,体现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们堕入三恶道,叫地藏菩萨要多方的保护,救度,这个就恰恰像家庭父母临终的时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所以,佛陀讲《地藏经》,十方诸佛都来出席,都来赞叹,就显示了这部遗嘱的重要,也说明了十方诸佛对于众生都是如母忆子。因此这部遗嘱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遗嘱。

当年弘一大师在听讲《地藏经》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讲堂里忍不住放声大哭。今天我们学这部经,应该生起佛恩深重难报的思想,不忍圣道衰,不忍众生苦,才发得起菩提大愿。我们大家都应当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负佛陀的遗嘱,荷担如来的家业。

《地藏经》最后一品“嘱累人天品”,佛陀是这样说的,概括起来有四句话“现在、未来天人众”。当然包括我们都在内。“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我们作为修习佛法的人,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很难报答。

03

《地藏经》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

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讲做人,这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地藏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净业三福,特别是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具体,让我们懂得,教导我们不离日常生活来修学佛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做,就是《地藏经》告诉我们的。能够依《地藏经》修行,你就能止恶行善,消灾免难。这个非常具体的指导,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说这部经对我们做人处世非常有用,这是一部做人处世的教科书。

04

《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虚云大师说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这个结论不是随便下的,离开了因果就没得佛法。

虚云大师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不仅是我们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这个“逃”字,这个字份量很重啊!

印光大师说:“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晚种的是杀盗淫妄的因,当然得的果报就在六道轮回里面受苦果。

种污染的因,当然得污染的果报。种清净的因,才得清净的果报。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作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则无所忌惮。经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

我们作为佛弟子,必须明因识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虚云大师提出学道的先决条件,第一个就是深信因果,第二个就是严持戒律,因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关系都非常密切。

《地藏经》对因果谈得很具体,这个是绝对真实不虚,没有信心的人把这部经看成神话,那就错了,那就得不到真实受用。

从以上四点说明了《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是佛说的遗嘱,是做人处世的教科书,是学习因果的重要经典,所以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说明《地藏经》这部经典应是佛子必修的经典。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地藏经全文
10
文章点评
2020-12-18
甘露明灯 | 日日省心,转凡为圣
日日省心,转凡为圣详察细审自己的内心,是修行人每天要做的功课。“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问一问自己,在每天的闻思修行中,内心串习的.. <详情>
2020-12-17
这就叫横财!横财感横祸,这样的钱你还敢要吗?
大家冷静想一想,今天人类发明农药,有没有利物?他只是图眼前他的方便,这些虫来了,把牠杀了,跟义不相应,怎么可以残害这么多生命?人类有没有得到好处?没.. <详情>
2020-12-17
控制嗔火不燃烧,念观音圣号是最好的办法
无形无相的火,亦即通常讲的嗔恚之火。不是外面的火,是内心中的火。内心的嗔火,亦有烧的功用,如说“嗔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这是最极可畏的!普通人只知外.. <详情>
2020-12-16
让朋友圈成为你的弘法基地!
希望佛教徒对于弘扬佛法要有责任感,个别人可能因为身份、工作、家庭等条件所限,不太方便公开弘扬佛法,这另当别论。但如果因缘具足,身为一名出家人或居士,.. <详情>
2020-12-16
任何时候都别抱怨他人
当遭遇怨敌伤害时,浅慧之人的嗔心会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就采取各种报复手段,当然,导致的后果也可想而知。释迦牟尼佛言:所有痛苦与快乐,皆是源于自己以前的.. <详情>
2020-12-15
夫妻之间的怨气,都是有因果的
修行要明白因果,因果看起来容易,其实真正体会起来,却不简单。凡夫就是迷,没有神通。像现在各种人事冲突,都是有过去因果。但你看不到。地藏经讲,你求地藏.. <详情>
2020-12-15
想要变成有财富的人,请逼自己养成这三个超常习惯,一切终将如愿以偿
生活在世间,每个人都难以离开金钱。古人曾用“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来形容金钱对于生活的必不可少,然而不同的人对于金钱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人.. <详情>
2020-12-14
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吗?
“人这一生可短暂了,有时候一想,这人生和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这一天就过去了;这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这是一个曾经很流行的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