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人不施恩何来福报,人常行善何来灾殃?

般若电影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情不分大小,别人的每一份恩泽,我们都必须永远牢记在心里,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的时候,就一定要全力相报。

人活一世,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知恩而感恩,方为成人。我们都要有感恩之心,那些对于我们有帮助的、给过我们温暖的,都不要忘记,要懂得报答他们,时刻记得他们的好。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在荒地上开垦荒地。犁地时,农夫看见地上有一块石头,他想挪开这块石头。正打算找人来帮忙,却见一个老翁忽然出现。老翁对他说,愿意出万两黄金买这块石头。

农夫听了很是惊讶,询问老翁为什么要花高价买下这块石头。

原来这老翁是位仙人,这块荒地曾经是一座佛寺。当年,建造佛寺的时候,缺一块地基石。于是老翁毫不犹豫地将这块传家宝捐了出去,用于建寺。

佛陀感恩老翁捐赠传家宝的善举,于是决定报答他。老翁去世后,往生天界,位列仙班。这农夫挖石头的时候,正好被老翁用天人看见了。老翁于是下界来想要保住石头。这块石头是他升仙的信物,更是给他带来福气的宝物。

当老翁舍出这块石头的时候,没有想到日后会得到这么大的福报,这就是施恩得福报。

积善便可得福报,福报大的人在现世中体现为有健康的体魄,平步青云的事业,美满的婚姻家庭,有儿孙承欢于膝下,事事得心应手,事事顺遂,顺缘多于逆缘等等。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站在受施者的立场,我们要对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心怀感恩,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伸出援手,将善心传递下去。

从布施者的立场来看,我们需要记住这句话:施恩莫图报。施恩不图报,无求而自得。

在生活中,有很多慈善家做善事,连受恩对象是谁都不知道,他们做善事不图回报,只求自己心安;也有一些人,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只要别人不感恩,心里就记恨对方。

心里有利可图,这样的施恩不是真正的施恩。

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土,梁武帝很快召见了他。梁武帝问:“我即位以来,建庙修庙,诵经供佛,供养僧人无数。请问我有什么功德呢?”

达摩回答:“无功无德,就像影子,你说他有,他就没有。”梁武帝听了,很不开心,又问达摩:“怎么才算有功德呢?”达摩回答:“要洁净完满的得道者才有,但是世间很少有这样的人。”

梁武帝听了,心中很是不愉快,就把达摩赶走了。

后来,梁武帝结识了志公大师,想起来曾经和达摩祖师的对话,说:“我虔诚供养三宝,建庙修寺,但是达摩却说我没有积累功德。这是为什么呢?”

志公大师回答:“皇上,您本来是有功德的,但是老是挂在嘴上,要人称赞,这就是刻意贪求功德,功过相抵,那也就没有了。”

听了志公大师的话,梁武帝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的赶走了一位得道高僧。

无私的奉献是最稀有也是最珍贵的,一个懂得施恩惠给别人而又不求回报的人才是伟大的。如果一个人给予别人恩惠是为了回报,那这个人不是无私的人,他帮助别人的本意也变了质。

正所谓“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不经意间种下的善因,终有一天会结出善果。古人主张行善不欲人知,你暗暗里做好事、积阴德,虽然没有人知道,但却是真实的在积累和增长。

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你行善、积德,就算福还不到,祸却已经远去了。而福气,早晚也会来的,来得越晚,福气就越大。
2
文章点评
2022-09-16
供香最如法的方法,建议收藏转发!
一、清净身心在供香之前,首先要洗手、漱口,端正仪官,身心寂静安定。二、供佛在佛菩萨圣像之前,恭敬合掌,思惟佛陀及一切圣众的功德巍巍,一心诚敬供养,就如.. <详情>
2022-09-16
为什么地藏菩萨专度地狱?
为什么地藏菩萨专度地狱?不是专度地狱,他想度众生,哪个地方最苦到哪个地方度众生,我们没有地狱的语言,地藏菩萨懂得地狱语言。他到那个地方去,如果是感召也.. <详情>
2022-09-13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以副其灵,徒负其灵而已。智者对于万物,虽知其.. <详情>
2022-09-12
佛教里的美容秘方,您知道吗?
佛说忍辱是美容的最佳秘方。佛经原文: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这是说,为人端庄挺拔,.. <详情>
2022-09-12
为什么说“福慧双修”,是改变命运的殊胜法门?
来到寺院里拜佛、修学大多数信众都是想祈求“福报”和“智慧”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如果没有了“福报”的支撑与“智慧”的指引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扰《.. <详情>
2022-09-12
真正开悟的人,能看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1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想着逃避现实社会,经常去深山寺庙去修行,这是最大的认知误区。禅师有句话:心平何须持戒,身正何须坐禅。意思是:如果能把心修好了,还.. <详情>
2022-09-10
佛事功德回向干什么?
一即无尽《无量义经》有这样一句话“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如果突破点就是在当下那么当下怎么办呢?当下的能与所,即能痛和所痛。如果把它弄通了,明白无自性,那.. <详情>
2022-09-10
你知道“香云盖菩萨”的奥意吗?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炉香赞在佛教课诵中,为了表达赞颂佛菩萨及佛陀教法殊胜的种种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