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佛说修行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掉它,能否戒烟成功,取决于他的愿力,而非他想不想戒掉。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抽烟不好,都想戒,不是不愿意戒,只是戒不掉。为什么戒不掉呢?因为心力不够。在佛教来讲,就是愿力不足,因为这件事不是简单说一下就能做到的。“戒”的核心是了断,是对一种行为的了断,不需要问为什么。你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戒烟呢?”这一问,就说明愿力不够,也就达不到目标。所以,持戒不需要问为什么,因为“戒”就是对恶行的了断。我知道它是恶的,要断除它,这就是“戒”。

“定”是什么?定是我们按照次第调整身心的方法。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场手术。佛法告诉我们:戒,能让我们达到生命的重组以及解脱;定,能让我们保持最究竟的可持续性发展。只有“戒”达到了一定条件之后,才能产生“定”。比如,我们都知道杀人很不好,国家法律也明确说明这个行为造成的后果很严重,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到。这说明人心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戒”才能跟恶行做个了断。

佛教所说的“戒”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断除杀、盗、淫、妄、酒的行为。在平常的行为当中,“杀戒”排在第一位,“杀”这个行为造成的恶果是最严重的。特别是在杀生当中,杀人的后果是最可怕的。所以你的内心要发一个坚决的愿:“我不能杀人”,而非说:“我不会杀人”,这样说就表明你对“戒的精神”还不了解,对自己估计得过高。人一出现情绪,就会产生很多不可思议的行为。佛法的可贵,就是让我们了知生活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提前能够历练。持“杀戒”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为——“此生宁可别人杀我,我绝对不可以杀人”——要有这种斩钉截铁的认知。所以,当你的内心非常坚定的时候,就具备了“戒体”,这种人上座的时候,心才是定的。我们平常所说的“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想要上座达到心定,是有前提的,并非想得那么简单。心能够定下来,才能对照佛陀的教诲,去思维万事万物的原理,才看得清佛陀所说的是否经得起推敲。你会发现,佛陀所说的一切,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可以被证明的。这样,你的智慧就得到了提升。

智慧是有痕迹的,也是有参照物的。当我们看到它的痕迹和参照物的时候,通过对智慧的了别,就能发现自己内心的成长。这时身心的状态,是否达到了智慧的境界,你一定会知道。这就是戒、定、慧的修行次第,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

3
文章点评
2021-07-04
佛说:《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的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佛说:《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的非常难得和可贵的《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如全部凡夫人中,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榜首,此经亦复如是.. <详情>
2021-07-04
佛说“天阉”的前世今生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复有众生,男根不具,为黄门身,不得妻娶。何罪所造成的?佛言:以宿世时,坐喜犍象马牛羊猪狗,不可称数,令此众生,苦痛难忍,死.. <详情>
2021-07-04
佛说:这几种人死后会堕落地狱
佛说:这几种人死后会堕落地狱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 <详情>
2021-07-04
漫谈“无我”(向庆)
漫谈“无我”向庆 佛教的经典和论著浩如烟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出的修持方法理论也千差万别,故而在印度有二十部之争,中.. <详情>
2021-07-04
佛说:佛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 <详情>
2021-07-04
契入空性引导之关键
契入空性引导之关键越尘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菩提.. <详情>
2021-07-04
缘起缘灭,什么是“因果相续”?
因缘所生的悉数法,当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通常,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 <详情>
2021-07-04
星云大师:真君子拥有四大高尚品德
《佛光菜根谭》:正人不责人所不及,正人不强者所不能,正人不苦人所欠好,正人不计人所不方便。真正人辞富不辞苦,真正人庆道不庆贫,真正人知义不知利,真正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