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无作可以作为禅修的基础,但最终一定要突破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有些人在这个时候也不敢说因果不存在,就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但这不对。这时要大胆地否定因果的存在,因为佛的境界当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善和恶。我们在描述佛的境界时,完全可以从本质上否定因果的存在,但是这不等于我们的世界里面就不存在因果,这完全是两回事。


比如说,我们从噩梦里面醒过来,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梦中的这些非常恐怖的现象,当然没有了。但是如果你回到梦里,这些东西照样存在,照样会影响你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清醒的人,想去否定梦中的这些现象,是没有用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存在了,你睡在床上,在房间里关上门,怎么可能出现梦中的这些恐怖景象呢?不可能有。但是睡着了一开始做梦,这些现象都出来了。那时候的恐惧、欲望等情绪,根本就不低于现实生活。所以,梦里一切都存在,醒过来了以后,一切都不在了。


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从现实的角度讲,当然梦里面的全部东西都要否定。但是,做梦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存在,跟现实生活一模一样。现实生活就像佛的境界一样,它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否定因果、善恶,全部可以否定。这个时候可以大胆地说因果不存在、善恶不存在,而不能说:万事万物不存在,但因果存在。因果也在万事万物当中,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了,因果怎么会存在?这就是自相矛盾。



有些人会说:因果存在,不存在因果的本质。其实因果不存在就是因果的本质不存在。比如说,梦中看到了非常恐怖的景象,但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判断的时候,梦里面的所有东西,从本质上都要否定;不能说梦里面的这些东西现象存在,但本质不存在。不能这么讲。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都不存在;从梦的角度去讲,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不能走极端的路,如果把这两个不同的境界混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另外一个极端,则认为佛性是真实存在的。上一次的时候,这个比较详细地给大家讲过了。


第二个问题,行为上面非常重要。密宗讲得非常好,比如说,哪怕你大圆满的觉悟再高再高,但是你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还是要尊重因果,因为这两个是不同的世界。虽然最终是以佛的境界为准,但是我们目前还不能进入佛的境界,我们只是在理论上去学习一下、去了解一下而已。当有一天我们完全达到佛的境界的时候,那这些因果什么的都不存在了。


第三个问题,打坐的时候不能无作想。上一节课里面有几个词汇相当相当重要,其中一个是无作想。无作想就是打坐的时候,没有什么可做的、没有什么可修的、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什么都不想。


难道什么都不想就是打坐吗?这样的话,发呆是不是也是打坐?昏迷是不是也是打坐呢?深度的睡眠是不是也是打坐呢?还有动物三四个月的冬眠,是不是也是打坐呢?因为这些都是不想,都是没有什么念头的。如果把无作理解为禅修,那这些都是禅修了,但是这些都不是禅修,这些都非常危险,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特别沉迷于这种禅定,那下一世搞不好的话就会堕畜生道;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福报,运气比较好,那就是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当中。这些都不能超越轮回,所以很危险。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种类似于发呆的禅修,还有动物长时间的冬眠,表面上虽然是没有很明显的念头,但是潜在的执著一点都没有断除,一直都在。


这个执著深藏在冬眠或者是禅定当中,执著没有断除的话,不可能超越轮回。最终就是两种情况:如果福报足够大,就是投生于色界或者无色界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福报,而且有很多前世或者现世的罪过,就是投生为动物。所以这个无作,特别要小心。


之前也讲过很多很多次,这个无作可以作为禅修的基础,但最终一定要突破,否则就没有用。这个无作的结果是“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坛经》里面多次提醒过,特别重要。


观点不能走两个极端,修行不能落入无记空,行为不能拨无因果。这三个要点上一次讲过了,因为特别重要,所以再简单地说一遍。不管是修大圆满、大手印,密宗或者是显宗的任何一种法,这三个要点,大家一定要记住,特别重要。

7
文章点评
2020-12-18
证悟是往里看,不是往外看;证悟是简单化,不是复杂化
心的本性犹如虚空。说简单,当然不简单,如果简单的话,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证悟了呢?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说很难,也没有那么难,为什么没有那么难呢?因为没有那.. <详情>
2020-12-17
广大资粮积累7步骤
下面简单谈谈受菩萨戒的方法。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受菩萨戒仪轨广为宁玛巴修行人所用,我们平时念的仪轨,就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他的教派,如格鲁巴传承也有.. <详情>
2020-12-16
证悟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
“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心的本性,当然没有这样的性别之分。“亦无僧俗老少”,心的本性是僧还是俗,还是老或少?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无圣无凡”.. <详情>
2020-12-15
积资考点虽迟但到~
POINT.积资考点虽迟但到曼荼罗修法的注意事项无论哪一种曼荼罗修法,在每次供完之后,就可以拨过一颗念珠以计数,并将基盘上的供品倒掉,以便开始下一次的供修。.. <详情>
2020-12-14
理论随时有可能会动摇,但证悟不会有任何动摇
之前我们也讲过,比如说善恶、增减、垢净等等,是有垢才有净、有生才有灭,所以都是相互观待、二元对立。这些都是意识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心的本性上面是.. <详情>
2020-12-13
【八关斋戒小提示】明天是藏历十月三十
八关斋戒藏历十月三十2020.12.14上师教言这两年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人的所谓学佛,只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既不特别地强调下一世怎么样,更不寻求解脱,主要.. <详情>
2020-12-13
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编者按对于生命来说,死亡是俶然的结束。对于生命之外的永恒,死亡便是又一个开始了。虽然我还没有死过,但曾经做临床医生时候,目睹过许多死亡。也送走过很多病.. <详情>
2020-12-12
脑死是否等于死亡?
对脑死亡或神经系统死亡的诊断WINTER【编者按】1968 年,哈佛脑死亡标准首次正式定义了脑死亡 / 神经系统死亡。尽管随后诸多指南和协议等不断修订脑死亡的概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