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刚开始学佛,为什么要多闻读高僧大德的开示、传记?

南山律在家备览

[ 问 ] :

刚开始学佛,为什么要多闻读高僧大德的开示、传记?

我们为什么要认知苦集二谛的道理呢?

[答]:


以前我师父告诉我们,刚学佛的时候,要多闻读高僧大德的开示、传记。


高僧大德的开示、传记里,有很多相当恳切的开示,警策我们世间是苦,要我们好好修行。所以刚开始出家,或者刚开始学佛,不要急着只是研究《华严经》、《中观论》、《大智度论》等大经大论,要先积极栽培道心,道心很要紧。

如《寒茄集》、《竹窗随笔》、《僧训日记》等,栽培出世道心的开示与传记,对于修行中,道心与知见的建立,非常的重要因为这些古德都是过来人、甚至大成就者。


透过他们深入实修实证后的开示,所散发出来的强大摄受力,使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因此推动我们凡夫之心,慢慢地放下,而趋向修行。


当不断不断熏习这样的开示,我们的道心与知见,也就能够渐渐地与法相应,这奠定了未来修道的重要基础。所以相信世间是苦,这是修道的根本。

接着观察集谛,集是苦因,也就是烦恼,与烦恼所推动的善恶业。真正地认知我们都是活在颠倒妄想中,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看到烦恼,是未来断除它的起点。如果不认识集谛,往往活在颠倒妄想当中,而自以为仍在修道,那就很可惜了。


苦集二谛是世间的因果,为了要真正相信这个道理,要多阅读高僧大德的传记和开示。即使一天看一点,看个十五分钟也好。能够虔诚恭敬,反复地熏习,熏习久了,慢慢就会将它们变成我们思想的一部分


过去的思想都是世间染污的思想,现在透过不断的熏习高僧开示,以及透过阅读他们的传记后得到启示,就能使我们的心,渐渐从染污的思想中超脱出来,真正趋向修道。

同时在看开示时,要观想高僧大德就在眼前,亲自为什么我们说法,我师父说这就是 “ 坐地参方 ” ,把高僧大德请到眼前来,跟他们参学。


以如对佛天、虔诚恭敬的心来阅读,字里行间便可得到古德的加持。初学佛的前几年一定要多看这一类开示,这会帮助我们形成修道的格局


否则即使学了很多的经论,但往往却因为眼高手低,虽然知道很多高深的理论,但是却看不到自己的贪染心,因此习气不断,这样的话也只是多了些佛学的知识,但是心却还是在世俗中,与解脱不相应。


在观察苦集二谛,世间因果之后,接着观察灭地,涅槃不生不灭的境界,了知这才是真正的大安乐处,是我们的究竟归宿处。


再观道谛,相信只有透过佛法,才能够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解脱,而非外道种种虚妄之行。灭道二谛,这是出世间的因果,决定不虚!


以上对四谛的观察,与之生起的信心,这是 “ 信 " 的内涵。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问答:

第八课:出家宗致(1)

问答所在页数:93页下数1行至95页上数7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请此法宝可长按或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11
文章点评
2020-09-25
说好的无痛呢?20岁的她们说出真相,太扎心!( 上)
阅读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阅读 分享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详情>
2020-06-22
清净芳香 —— 槐花饼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四月槐花正当时!这种植物在南方比较少见,现在在淘宝上都有卖了要选用没有完全开的槐花,这个是洋槐花,作槐花饼.. <详情>
2020-06-06
观音心咒功德
只要我们对观音菩萨有信心,所有世间出世间的愿望,都可以圆满!华智仁波切也说:八万四千法的精华就是观音心咒,2017年我们开始修观音菩萨法门,弘扬一亿观音心咒。到目前汉地两万多人都已经报名了,如果精进努力的话,应该是可以完成的。这次我.. <详情>
2020-05-16
“你念佛已经达到一心不乱了吗?”
普真法师,瑞安人,自幼喜欢念佛,有出家的志向。十九岁的时候,从家里逃出,前往离家很远的处州青田县金田寺剃度出家。受了比丘具足戒之后,听说玉峰古昆法师.. <详情>
2020-05-16
练习即道
无量读书NO.28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练习即道」作者 | 乔·卡巴金译者 | 王俊兰朗读 | 德力西“ 在漫漫人生道上,我发现自己迷失在黑暗森林,前路迷茫。”——但丁.. <详情>
2020-05-16
那个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人 | 吉檀迦利「29号献歌」
无量读诗NO.29吉檀迦利「第29号献歌」作者 | 泰戈尔译者 | 闻中朗读 | 翁立那个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人他正在深深的地牢中啜泣我每日都在忙着四方筑墙当这高高.. <详情>
2020-05-16
印光大师:念佛之法因人而宜​
文钞原文: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 <详情>
2020-05-16
印光大师: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
文钞原文: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 <详情>